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45个)

  • 先师

    zhì shèng xiān shī

    成语解释:至:最。
    旧时特指孔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唯天下至圣,为能联盟睿知,足以有临也。《礼记・文王世子》:“凡始立学者,必释奠于先圣先师。”

  • 弃智

    jué shèng qì zhì

    成语解释:圣、智:智慧,聪明。
    弃绝聪明才智,返归天真纯朴。这是古代老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老子》: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。”

  • 先师

    xiān shèng xiān shī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尊称孔子;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文王世子》:“凡始立学者,必释奠于先圣先师。”

  • 至明

    zhì shèng zhì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至:极。
    最神圣最贤明。旧时用以称颂帝王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一:“臣等闻玄祖之道,用慈俭为先;素王之风,以仁义是首,相沿百世,作则千年,至圣至明,不可易也。”

  • 超凡

    rù shèng chāo fán

    成语解释:凡:指凡人,普通人。
    超越平常人而达到圣贤的境界。形容学识修养达到了高峰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吕岩《七言之二》:“举世若能知所寓,超凡入胜弗为难。”

  • 人非贤,孰能无过

    rén fēi shèng xián , shú néng wú guò

    成语解释: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二年》:“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

  • 绍休

    shào xiū shèng xù

    成语解释:绍:继续,接续;休:美;绪:前人未完成的功业。
    指继承前人的美好事业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武帝纪》:“兴廉举孝,庶几成风,绍休圣绪。”

  • 弃知

    jué shèng qì zhī

    成语解释:绝:断绝;圣:智慧;弃:舍去,抛开;知:通“智”,智慧。
    指摒弃聪明智巧,回归天真纯朴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胠箧》:“故绝圣弃知,大盗乃止,擿玉毁珠,小盗不起。”

  • 神功

    shén gōng shèng huà

    成语解释:指帝王的功绩和教化。旧时对人君的颂扬之辞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秦观《任臣策下》:“兴利除害甚于嗜欲,攘击奸恶如报私仇,首尾数年之间遂成冠古之治,虽神功圣化敏妙自然,亦此曹献替可否之力也。”

  • 先贤

    gǔ shèng xiān xián

    成语解释:圣:品德智能极高。
    贤:有才能有道德。
    古代的圣人贤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十八回:“刚才二奶奶说的古圣先贤,我们也不懂。”

  • 佛口

    fó kǒu shèng xī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言语温厚,心地慈善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第二卷:“送子观音殿对云:‘我费尽一片婆心……’佛口圣心,自然入妙。”

  • 继往,开来学

    jì wǎng shèng , kāi lái xué
  • 浊贤

    qīng shèng zhuó xián

    成语解释:汉末饥荒,禁止酿酒,饮酒人避讳言酒,称清酒为圣人,浊酒为贤人。指酒的别称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徐邈传》:“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,浊者为贤人。”

  • 臣贤

    jūn shèng chén xián

    成语解释:君主圣明,臣子贤良。形容君臣契合,政治清明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马燧传》:“道无不行,谋无不臧,君圣臣贤,运泰时康。”明・罗贯中《三遂平妖传》第十九回:“当今乃尧舜之世,君圣臣贤。”

  • 外王

    nèi shèng wài zhǔ

    成语解释: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,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。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下》:“是故内圣外王之道,暗而不明,郁而不发,天下之人,各为其所欲焉,以自为方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