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在中间的成语(共90个)
- 迅雷不及掩耳- 成语解释:雷声来得非常快,连捂耳朵都来不及。比喻来势凶猛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石勒载记上》:“出其不意,直冲末抷帐,敌必震惶,计不及设,所谓迅雷不及掩耳。” 
- 不敢越雷池一步- 成语解释:越:跨过;雷池:湖名,在安徽省望江县南。 
 原指不要越过雷池。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。- 成语出处:晋・庾亮《报温峤书》:“吾忧西陲过于历阳,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。” 
- 欢声雷动- 成语解释: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。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宋先锋大喜,传谕各门将佐,统领军马,次第入城。兵不血刃,百姓秋毫无犯,欢声雷动。” 
- 瓦釜雷鸣- 成语解释:高妙的乐器被废弃了;瓦盆却敲得雷一般响。坏人猖狂一时;好人却默默无闻。后比喻无才的人占据高位;威风一时。釜:锅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:“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。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 
- 欢呼雷动- 成语解释:欢呼的声音像雷一样响着。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。 - 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3回:“只听那梨花林边,一个大孩子领了八九个狂童,欢呼雷动。” 
- 大发雷霆- 成语解释:霆:暴雷;雷霆:震耳的雷声。 
 形容大发脾气;高声怒斥别人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陈秀才大发雷霆。” 
- 闻雷失箸- 成语解释: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。 -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先主传》:“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:‘今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。本初之徒,不足数也。’先主方食,失匕箸。” 
- 布鼓雷门- 成语解释:布鼓:用布蒙的鼓;雷门:古代会稽的城门名。 
 在雷门前击布鼓。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王尊传》:“毋持布鼓过雷门。”颜师古注:“雷门,会稽城门也,有大鼓,越击此鼓,声闻洛阳,故尊引之也。布鼓,谓以布为鼓,故无声。” 
- 蝉喘雷干- 成语解释:蝉喘息,雷声净。形容酷热干旱。 - 成语出处:五代十国・前蜀・贯休《苦热寄赤松道者》:“蝉喘雷干冰井融,些子清风有何益。” 
- 电闪雷鸣- 成语解释:闪电飞光,雷声轰鸣。比喻快速有力。也比喻轰轰烈烈。 - 成语出处: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五章:“是英明的主意,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。” 
- 疾如雷电- 成语解释:快提就像雷鸣闪电。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高祖纪》:“项羽用兵疾如雷电。” 
- 驱雷掣电- 成语解释:比喻神通广大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孟称舜《娇红记》:“把俺那移星换斗神通显,驱雷掣电灵光现。” 
- 驱雷策电- 成语解释:见“驱雷掣电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丘逢甲《长句赠许仙屏中丞时将归潮州》:“驱雷策电驭水火,碎裂大地分全球。” 
- 轰雷掣电- 成语解释:雷声隆隆,电光闪闪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2回:“黛玉听了这话,如轰雷掣电,细细思之,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真切。” 
- 如雷贯耳- 成语解释:贯:穿透。 
 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。形容人的名声大。- 成语出处:元・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久闻元帅大名,如雷贯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