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在中间的成语(共90个)
- 天打雷劈- 成语解释:比喻不得好死。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2回:“我在嫂子面前,若有一句谎话,天打雷劈!” 
- 轰雷贯耳- 成语解释: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。形容人的声名很大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郑光祖《王粲登楼》第一折:“久闻贤士大名,如轰雷贯耳。” 
- 如雷灌耳- 成语解释:亦作“如雷贯耳”。①形容声音大(多指语音)。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。 - 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中:“‘吾乃燕人张翼德,谁敢共吾决死?’叫声如雷灌耳,桥梁皆断。” 
- 风行雷厉- 成语解释: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。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许自昌《水浒记・纵骑》:“官差紧者,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,怕鼠窜掉头者,东溪望忙行边。” 
- 捷雷不及掩耳- 成语解释:犹迅雷不及掩耳。比喻事起突然,不及防备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苻坚载记上》:“此捷济上机,所谓捷雷不及掩耳。” 
- 风雷之变- 成语解释: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。 - 成语出处:据《书・金縢》载:周武王死后,周公摄政,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、蔡叔等的叛乱。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,怀疑周公的忠诚,于是“天大雷电以风,禾尽偃,大木斯拔,邦人大恐。” 
- 风雷火炮- 成语解释:形容十分急躁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十二回:“上前天我们才到上海,货还没有起完,到了半夜里,忽然宪太太来了,风雷火炮的一阵,马上就要开船,脸上很带点怒色。” 
- 鬼工雷斧- 成语解释:同“鬼斧神工”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宋濂《滩哥石砚歌》:“鬼工雷斧琢削古,天光电影生新容。” 
- 迅雷风烈- 成语解释:犹言迅雷烈风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乡党》:“孔子迅雷风烈必变。” 
- 风掣雷行- 成语解释:掣:闪过。 
 风闪雷鸣。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无名氏《游越南记》:“洋场马路,纵横井井,虽不及上海之平坦,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,风掣雷行。” 
- 疾雷不及塞耳- 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兵略训》:“故善用兵者,见敌之虚,乘而勿假也,追而勿舍也,迫而勿去也,击其犹犹,陵其与与,疾雷不及塞耳,疾霆不暇掩目。” 
- 疾雷不暇掩耳- 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,使人来不及防备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傅玄《傅子・阙题》:“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,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,当其冲者摧,值其锋者破,所谓疾雷不暇掩耳,则又谁御之。” 
- 五雷轰顶- 成语解释:比喻不得好死。 - 成语出处:老舍《龙须沟》:“要是我从中赚一个钱,天上现在有云影,教我五雷轰顶。” 
- 陈雷胶漆- 成语解释:陈雷:指汉代人陈重和雷义;胶漆:胶和漆。 
 比喻情投意合,亲密无间。形容双方关系亲密,牢不可破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雷义传》:“胶漆自谓坚,不如雷与陈。” 
- 干打雷不下雨- 成语解释:干:空。 
 比喻空作许诺,不肯实施,不肯给人以实惠。- 成语出处:老舍《离婚》:“干打雷不下雨是没有什么作用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