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在中间的成语(共103个)
高堂大厦
成语解释:见“高楼大厦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杨暹《刘行首》第四折:“师父,此处索是幽静,弟子不恋高堂大厦。”
同堂兄弟
成语解释:同祖的兄弟,即堂兄弟。
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公孙表传》:“二公孙,同堂兄弟耳。”
下堂求去
成语解释:下堂,离婚。全句是说妻子要求离去。形容妻子想与丈夫离婚。
成语出处:后汉书宋弘传:“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”
玉堂人物
成语解释:泛指显贵的文士。
成语出处:金・元好问《息轩秋江捕鱼图》诗之三:“玉堂人物今何在,纸尾题诗一慨然。”
正大堂皇
成语解释:见“正大堂煌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陈朗《雪月梅》第三十七回:“传旨不必誊正,即命内监将草稿取上御案观览,但见字字龙蛇,行行珠玉,铿锵金石之音,正大堂皇之体。”
正大堂煌
成语解释:亦作“正大堂皇”。犹言堂堂正正。
成语出处:太平天国・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其名衔之正大堂煌,尊荣已极,何谓名衔太新,实尔等听闻未久,觉以为新耳。”
一堂和气
成语解释:本指态度和霭可亲。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,不讲原则。
成语出处:宋・管鉴《好事近》词:好是一堂和气,胜十分春色。
烘堂大笑
成语解释:唐代御史有台院、殿院、察院之分,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,谓之“杂端”;凡公堂会食,都不谈笑,如杂端先笑,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,谓之“烘堂”。见唐赵璘《因话录·征》。后因以“烘堂大笑”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。
成语出处:唐代御史有台院、殿院、察院之分,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,谓之“杂端”;凡公堂会食,都不谈笑,如杂端先笑,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,谓之“烘堂”。见唐赵璘《因话录・征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