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在中间的成语(共215个)
- 雅俗共赏- 成语解释: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 
 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“雅人”;把没文化的人称“俗人”;赏:欣赏。
 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。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为各种人所接受。- 成语出处:明・孙仁儒《东郭记・绵驹》:“闻得有绵驹善歌,雅俗共赏。” 
- 随俗沉浮- 成语解释:顺随世俗,没有己见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文苑传・王沉》:“少有俊才,出于寒素,不能随俗沉浮,为时豪所抑。” 
- 匡俗济时- 成语解释:匡:纠正;济:救助。 
 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,使之归于正道。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明帝纪》:“王公卿尹,群僚庶官,其有嘉谋直献,匡俗济时,咸切事陈奏,无或依隐。” 
- 改俗迁风- 成语解释:迁:改。 
 改变风俗习气。-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何胤传》:“兼以世道浇暮,争诈繁起,改俗迁风,良有未易。” 
- 风移俗变- 成语解释:移:改变。 
 转移风气,改变习俗。-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儒林传序》:“虽遗风盛业,不逮魏晋之辰,而风移俗变,抑亦近代之美也。” 
- 浑俗和光- 成语解释:浑俗:与世俗混同;和光:混合所有光彩。 
 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也比喻无能,不中用。- 成语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挫其锐,解其忿;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 
- 约定俗成- 成语解释: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。约定:共同认定;俗成:形成习惯。 - 成语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正名》:“名无固宜,约之以命,约定俗成谓之宜,异于约则谓之不宜。” 
- 时移俗易- 成语解释:移:变动;易:改换。 
 时代变了,社会风气也变了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齐俗训》:“是故世异则事变,时移则俗易。” 
- 树俗立化- 成语解释:树立风俗教化。 - 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・王鈇》:“世莫不言树俗立化,彼独河道之行以至于此?” 
- 凡夫俗子- 成语解释:泛指平庸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9回:“瞧我这凡夫俗子,不能交通神明,所以梦都没有一个。” 
- 风俗人情- 成语解释: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杜牧《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》:“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,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。” 
- 村夫俗子- 成语解释:指粗野鄙俗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渔《风筝误・鹞误》:“我虽然不识字,不晓得诗的好歹,只是写得这几行子出的,也不是个村夫俗子了。” 
- 白丁俗客- 成语解释:白丁:没有功名的平民。 
 泛指粗俗之辈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庞掠四郡》第一折:“往来无白丁俗客,谈笑有上士高宾。” 
- 败俗伤风- 成语解释: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。 - 成语出处:参见“败俗伤化”。 
- 不落俗套- 成语解释:落:停留,定正。 
 不因袭陈旧的格式。- 成语出处:臧克家《京华练笔三十年》:“我学习写点评论性质的文章,给自己立两个标准。一个是独立思考,另一个是不落俗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