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在中间的成语(共215个)
- 凡桃俗李- 成语解释:平凡、普通的桃花和李花。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王冕《题墨梅图》:“凡桃俗李争芬芳,只有老梅心自常。” 
- 民淳俗厚- 成语解释:民风质朴敦厚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宋濂《敦睦堂记》:“海东之邑,闻有民淳俗厚如邹、鲁,必张氏之化也欤!” 
- 拘俗守常- 成语解释: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论仙》:“而浅识之徒,拘俗守常,咸曰世间不见仙人,便云天下必有此事。” 
- 从俗就简- 成语解释:依照通俗的做法,以求简易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周辉《清波别志》卷下:“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,必旋检本,模仿笔画,从俗就简。 
- 贩夫俗子- 成语解释:贩夫:指贩卖货物的小商人。 
 泛指商贩等下层平民。- 成语出处:明・顾大典《青衫记・茶客娶兴》:“况且刘员外是个为客的人,贩夫俗子,教我怎生伴着他。” 
- 习俗移性- 成语解释: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・杂上》:“晏闻:汩常移质,习俗移性。” 
- 安于故俗,溺于旧闻- 成语解释:俗:习俗。 
 溺:沉溺,陷入。
 拘守于老习惯,局限于旧见闻。形容因循守旧,安于现状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商君列传》:“常人安于故俗,学者溺于所闻。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,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。” 
- 遁俗无闷- 成语解释:见“遁世无闷”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王勃《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》:“遁俗无闷,因时有待。” 
- 世俗之见- 成语解释:世人的庸俗见解。 
- 粗俗之辈- 成语解释:指庄稼人或佃农,现指缺乏文化教养、行为、意识粗野庸俗的人。 
- 避俗趋新- 成语解释:避:舍弃;趋:奔赴,趋向。 
 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。- 成语出处:叶圣陶《未厌集・苦辛》:“‘拜年’有什么意义呢?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。于是相率不‘拜年’,表示避俗趋新。” 
- 弃俗出家- 成语解释:弃:放弃;俗:尘俗。 
 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。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今有这个表弟姓鲁,是关西军汉出身,因见尘世艰辛,情愿弃俗出家。” 
- 随俗浮沉- 成语解释: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,随着潮流走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且从俗浮沉,与时俯仰,以通其狂惑。” 
- 风移俗易- 成语解释:移:改变。 
 转移风气,改变习俗。- 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因势合变,遇时之容,风移俗易,乖迕而不可通者,非君子之法也。” 
- 乱俗伤风- 成语解释:指败坏社会风气。 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瘐炳之传》:炳之身上之衅,既自籍籍,交结朋党,搆扇是非,实足乱俗伤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