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在中间的成语(共100个)
- 不塞下流,不止不行- 成语解释:指对佛教、道教如不阻塞,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。现比喻不破除旧的、坏的东西,新的、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原道》:“然则如之何而可也?曰: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。” 
- 坎止流行- 成语解释:遇坎而止,乘流则行。比喻依据环境的逆顺确定进退行止。语本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寥廓忽荒,与道翱翔。 
 乘流则逝,得坎则止。”颜师古注:“孟康曰:‘《易》坎为险,遇险难而止也。
 ’张晏曰:‘谓夷易则仕,险难则隐也。
 ’”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汉书・贾谊传》:“寥廓忽荒,与道翱翔。乘流则逝,得坎则止。”颜师古注:“孟康曰:‘《易》坎为险,遇险难而止也。’张晏曰:‘谓夷易则仕,险难则隐也。’” 
- 禁暴止乱- 成语解释:禁:制止;暴:强暴;止:制止,平息;乱:混乱。 
 抑制强暴势力,治理混乱局面。-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严助传》:“然自五帝三王禁暴止乱,非兵,未之闻也。” 
- 叹观止矣- 成语解释: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九年》记载: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,看到舜时的乐舞,十分赞美,说:“观止矣。” 
- 绝薪止火- 成语解释:绝:断绝;薪:柴草。 
 断绝柴草,使火停止燃烧。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。- 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:“扬汤止沸,沸愈不止,去火则止矣。” 汉・枚乘《上书谏吴书》:“一人饮之,百人扬之,无益也,不如绝薪止火而已。” 
- 一噎止餐- 成语解释:犹因噎废食。语本《吕氏春秋·荡兵》:“夫有以饐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,悖。 
 ”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吕氏春秋・荡兵》:“夫有以饐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,悖。” 
- 心同止水- 成语解释:形容心境平静,毫无杂念。同“心如止水”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答元八郎中、杨十二博士》诗:“身觉浮云无所著,心同止水有何情。但知潇洒疏朝市, 不要崎岖隐姓名。” 
- 扇火止沸- 成语解释:沸:沸腾,指水滚开。 
 用扇风助长火势的办法来停止水沸腾。比喻采取的办法与希望达到的目的正好相反。- 成语出处:《吴书》:“风声流闻,震荡城邑,丘墙惧于横暴,贞良化为群恶,此何异乎抱薪救焚,扇火止沸哉!” 
- 以火止沸- 成语解释:见“以汤止沸”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错币》:“汉初乘弊而不改易,畜利变币,欲以反本,是犹以煎止燔,以火止沸也。” 
- 纵风止燎- 成语解释:用鼓风的方法灭火。比喻本欲消弭其事,却反而助长其声势。 - 成语出处:隋・王通《中说・问易》:“真君、建德之事,适足推波助澜,纵风止燎尔。” 
- 山止川行- 成语解释:喻坚不可摧,行不可阻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唐甄《潜书・两权》:“诚能自固如是,是山止川行之势也;以战必胜,以攻必取者也。” 
- 说梅止渴- 成语解释:同“望梅止渴”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李清照《打马赋》:“说梅止渴,稍苏奔竞之心;画饼充饥,少谢腾骧之志。” 
- 禁止令行- 成语解释:指施禁则止,出令则行。同“令行禁止”。 - 成语出处:清魏源《叙》:“五官强,五兵昌,禁止令行,四夷来王,是之谓战胜于庙堂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