凿在中间的成语(共59个)
言之凿凿
成语解释:凿凿:确实。
话说得非常确实。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“宋儒据理谈天,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,于日月五星,言之凿凿,如指诸掌。”
圆凿方枘
成语解释:凿:榫眼;枘:榫头。
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九辩》:“圆凿而方枘兮,吾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
量凿正枘
成语解释: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。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离骚》:“不量凿而正枘兮,固前修以葅旈。”
磨牙凿齿
成语解释:咬牙切齿。形容凶狠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刻忠介公奏议>序》:“呜呼!天地间之元气终不可以灭己,而谗夫小人磨牙凿齿者,相仍而未艾。”
穿凿附会
成语解释:穿凿: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;附会: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。
指勉强生硬解释;把没有意义硬是说成有某种意义。成语出处:宋・洪迈《容斋续笔》第二卷:“用是好知奇者,欲穿凿附会,固各有说云。”
凿凿可据
成语解释:凿凿:确实。
指确实无误,可以作为依据。亦作“凿凿有据”。成语出处:明・徐宏祖《徐霞客游记・滇游日记》:“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,皆凿凿可据。”
炳炳凿凿
成语解释:炳炳:光明的样子;凿凿:确实,明确。
形容所述明确有据。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海瑞等人传赞》:“而指陈时政,炳炳凿凿,鲠亮有足称者。”
凿凿有据
成语解释:凿凿:确实。
有确实的证据。成语出处:清・朱之瑜《答野传问》:“陶氏《辍耕录》云:‘蒙古入中国,中国方有木棉。’是凿凿有据也。”
确凿不移
成语解释:不能变动。确实可靠;不容怀疑。
方凿圆枘
成语解释:凿:榫眼;枘:榫头。
方枘装不进圆凿。比喻格格不入,不能相合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宋玉《九辨》:“圆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。”
人言凿凿
成语解释:凿:明确真实。
指人们议论确有其事。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第十一回:我不晓得是真是假,但是人言凿凿,谅非无因。
架谎凿空
成语解释:扯谎作假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2回:“这杨大朗名唤杨光彦,绰号铁指甲,专一粜风卖雨,架谎凿空,挝着人家本钱就使。”
斧凿痕
成语解释:斧:斧头;凿:凿子;痕:痕迹。
原指用斧头、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迹。多用来比喻诗文字画等造作,不自然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调张籍》:徒观斧凿痕,不瞩治水航。
凿凿言之
成语解释:凿凿:确实。
形容说得非常确实。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段氏》:言之凿凿,确可信据。
穿凿傅会
成语解释:生拉硬扯,牵强解释。
成语出处:明・王廷相《答许廷纶》:“与夫五行之学,皆出于异端穿凿傅会之私,儒者不宜据以解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