士在中间的成语(共185个)
- 博士买驴- 成语解释:博士:古时官名。 
 博士买了一头驴子,写了三纸契约,没有一个“驴”字。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。- 成语出处: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勉学》:“问一言辄酬数百,责其指归,或无要会。邺下谚云:‘博士买驴,书券三纸,未有驴字。’” 
- 名士风流- 成语解释:名士的风度和习气。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方术传论》:“汉世之所谓名士者,其风流可知矣。” 
- 志士仁人- 成语解释:志向宏伟、道德高尚的人。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。(仁:仁爱;高尚)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 
- 躬先士卒- 成语解释:犹身先士卒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张说《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》:“誓将首冒锋刀,躬先士卒,上假神兵之威,下定鬼方之罪。” 
- 身先士卒- 成语解释: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;奋勇杀敌。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当敌勇敢,常为士卒先。” 
- 壮士解腕- 成语解释: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,就立即截断,以免毒性扩散全身。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,不可犹豫不决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泰传》:“古人有言:‘蝮蛇螫手,壮士解腕。’” 
- 壮士断腕- 成语解释:见“壮士解腕”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窦皐《述书赋下》:“君子弃瑕以拔才,壮士断腕以全质。” 
- 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- 成语解释:烈士:志向远大的英雄。 
 已:停止,衰减。
 英雄到了晚年,壮志雄心并不衰减。-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・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 
- 千人诺诺,不如一士谔谔- 成语解释: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,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商君列传》:“赵良曰:‘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;千人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。’” 
- 千夫诺诺,不如一士谔谔- 成语解释: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,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。同“千人诺诺,不如一士谔谔”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讲田友直字序》:“韩城田益,字迁之。黄庭坚以谓不足以配名,更之曰友直……何独取诸此?某曰:夫直者,刚者之长也。千夫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。” 
- 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- 成语解释:馈:赠送。 
 缺粮时从千里之外送来,难免士兵挨饿。比喻远粮不解近饥,远水不解近渴。- 成语出处:郑观应《盛世危言・恳荒》:“千里馈粮,士有饥色,虽有精兵名将,又岂能不饮不食。” 
- 蝮蛇螫手,壮士解腕- 成语解释:手腕被腹蛇咬伤,便立即截断,以免毒液延及全身,危及生命。比喻事到紧要关头,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。也比喻牺牲局部,照顾全局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梁武帝中大通二年》:“蝮蛇螫手,壮士解腕。割指亦是其类,乃吉祥也。” 
- 过江名士多如鲗- 成语解释:鲗:乌贼,墨鱼。 
 形容多而纷乱。- 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俏皮话・乌龟雅名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过江名士多如鲗’,我就叫过江名士罢。” 
- 国士无双- 成语解释:国士:国中杰出的人物。 
 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诸将易得耳。至如信者,国士无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