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477个)

  • 眼高

    yǎn gāo shǒu dī

    成语解释:眼高:眼界高;手低:指办事能力低。
    形容要求的标准高;但实际工作能力低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陈确《与吴仲木书》:“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,不轻下笔,终是眼高手生,鲜能入彀。”

  • 奉职

    xǐ shǒu fèng zhí

    成语解释:洗手:使手干净,比喻廉洁;奉职:担任职务。
    比喻忠于职守,廉洁奉公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》:“建中四年,侍郎赵赞为度支使,荐公为监察御史,主馈给渭桥以东军,洗手奉职,不以一钱假人。”

  • 不择

    bù zé shǒu duàn

    成语解释:择:挑选;选择。
    不选什么手段。为了达到目的;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袁世凯之解剖》:“为目的而不择手段,虽目的甚正,犹且不可。”

  • 好闲

    yóu shǒu hào xián

    成语解释:游手:闲着手不干事;好闲:喜欢安逸。
    游荡懒散;不愿意参加劳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章帝纪》:“今肥田尚多,未有垦辟,其悉以赋贫民,给与粮种,务尽地力,勿令游手。”

  • 心狠

    xīn hěn shǒu là

    成语解释:心肠凶狠;手段毒辣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藤谷古香《轰天雷》:“唐敬宗之于刘克明,未尝欲诛之也,而克明卒弑之于饮酒烛灭时矣。刑余之人,心狠手辣,自古然也。”

  • 顿脚

    zhǐ shǒu dùn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一面指着骂,一面跺着脚。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三:“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,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,两步抢到她面前,厉声问道:‘你要干什么?’”

  • 碍脚

    ài shǒu ài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碍;妨碍;阻碍。指多方受阻;难以顺利做事。也指妨碍他人做事;使人感到不方便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2卷:“后边有些嫌忌起来,碍手碍脚,到底不妙。”

  • 心慈

    xīn cí shǒu ruǎn

    成语解释: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近《他叫“东郭先生”》:“他下定决心,往后不再心慈手软了。”

  • 笨脚

    bèn shǒu bèn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动作不灵活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24回:“才是笨手笨脚,无啥人来搭耐装烟。”

  • 足蹈

    zú dǎo shǒu wǔ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手舞足蹈。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陆贽《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》:“闻之者足蹈手舞,睹之者目骇心惕。”

  • 一足

    yī shǒu yī zú

    成语解释:一个人的手足。指单薄的力量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表记》:“后稷天下之为烈也,岂一手一足哉!”

  • 人多

    rén duō shǒu zá

    成语解释:指动手的人多。也只人头杂的场合,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七回:“老太太屋里还罢了,太太屋里人多手杂,别人还可已,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,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。”

  • 回春

    miào shǒu huí chūn

    成语解释:妙:绝妙;妙手:指技能高超的人;回春:使春天又重新回来;比喻将接近死亡的人救活。
    形容医术高明;能使生命垂危的病人痊愈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司空图《诗品・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,俱道适往,着手成春。”

  • 成春

  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

    成语解释:一动手便有了春意。比喻诗人、画家才思高雅;也比喻医生医术高明。着:接触;挨上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・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,俱道适往,着手成春。如逢花开,如瞻岁新。”

  • 束脚

    liǎn shǒu shù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敛:收,约束。
    形容因寒冷而四肢伸展不开的样子。也形容做事顾虑多,不敢大胆放手。

    成语出处:敛:收,约束。形容因寒冷而四肢伸展不开的样子。也形容做事顾虑多,不敢大胆放手。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