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477个)

  • 缩脚

    suō shǒu suō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做事胆小、顾虑多;不敢放手。缩:收缩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六回:“喊了许久,店家方拿了一盏灯,缩手缩脚的进来,嘴里还喊道:'好冷呀!'”

  • 叫好

    pāi shǒu jiào hǎo

    成语解释:拍着手叫好。形容仇恨得到消除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20回:“老残沉吟了一会,说道:‘……不如老哥一不做二不休,将此两款替人瑞再挥一斧吧。’子谨拍手叫好。”

  • 跺脚

    cuō shǒu duò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搓:手相摩。
    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28回:“自己又不会水,急得他在亭子上搓手跺脚,无法可施。”

  • 高抬

    guì shǒu gāo tái

    成语解释:贵:敬辞。
    向人乞求原谅的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4回:“望乞公子贵手高抬,开一线之恩,饶他们去罢。”

  • 丹青

    miào shǒu dān qīng

    成语解释:妙手:技能高超的人;丹青:绘画的颜料,比喻绘画的艺术。
    指优秀的画家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六回:“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‘登高送别图’,在会诸人,都做了诗。”

  • 划脚

    zhǐ shǒu huà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用手指;用脚划。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;也比喻瞎指挥;乱加评论指责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问起根由,毛泼皮指手划脚,剖说那事。”

  • 不接

    hòu shǒu bù jiē

    成语解释: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,日后则接应不上,无法继续维持。亦作“后手不上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7回:“这两个光棍,他揽的人家债多了,只怕往后后手不接。”

  • 心灵

    xīn líng shǒu qiǎo

    成语解释:心和手都非常灵巧。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栖真》:“香姐心灵手巧,一捻针线,就是不同的。”

  • 可热

    zhì shǒu kě rè

    成语解释:炙:烤。
    热得烫手。比喻气焰盛;权势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

  • 胝足

    pián shǒu zhī zú

    成语解释:胼、胝:手掌足底因长期磨擦而长出的老茧。
    手上和脚上都生了茧子。形容长期辛苦劳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九江彭蠡辨》:“凡禹之所为,过门不入,胼手胝足,而不以为病者,为欲大济天下昏垫之足,以衣且食而遂其生耶!”

  • 加额

    yǐ shǒu jiā é

    成语解释:把手放在额上。表示欢欣庆幸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杨万里《章贡道院记》:“斯言一出,十邑之民,以手加额,家传人诵。”

  • 累足

    chóng shǒu lěi zú

    成语解释:两手相重,两足相迭,不敢有所举动。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安石《广西转运使李君墓志铭》:“故所在豪人猾吏,重手累足,以终君去,不敢有所触。”

  • 拈来

    xìn shǒu niān lái

    成语解释:随手拿来。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;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;不必费心寻找。信手:随手;拈:用指头夹取东西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》诗:“前身子美只君是,信手拈来俱天成。”

  • 旁观

    xiù shǒu páng guān

    成语解释: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。形容置身事外;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。袖手:把手揣在袖子里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:“奕棋者胜负之形,虽国工有所不尽,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。”

  • 偶得

    miào shǒu ǒu dé

    成语解释:技术高超的人,偶然间即可得到。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,出于灵感,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文章》诗: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。粹然无疵瑕,岂复须人为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