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在中间的成语(共239个)
灭自己志气,长别人威风
成语解释:轻视自己方面的力量,助长敌方的声势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小尉迟》第一折:你怎么灭自己志气,长别人威风>那尉迟敬德有水靡鞭,我刘无敌也有鞭哩。
有志不在年高
成语解释:年高:岁数大。
有志不在乎年纪大。指人贵在有志;不能凭年龄来衡量。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23回:“樵子抚掌大笑不止,对子牙点头叹曰:'有志不在年高,无谋空言百岁!'”
有志者事竟成
成语解释:者:人;竟:终于;成:成功。
有志气的人;最后一定成功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耿渰传》:“将军前在南阳,建此大策,常以为落落难合,有志者事竟成也。”
摧志屈道
成语解释:摧:摧折,放弃;道:道德。
抛弃理想追求,失去道义节操。形容身处逆境,不能守操如一。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隐逸传论》:“夫独往之人,不能摧志屈道,借誉期通。”
心小志大
成语解释:办事小心,抱负远大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主术训》:“凡人之论,心欲小而志欲大,智欲圆而行欲方,能欲多而事欲鲜。”
矢志不移
成语解释:发誓立志;决不改变。
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仇大娘》:“仲叔尚廉利其嫁,屡劝驾,邵氏矢志不摇。”
才疏志大
成语解释: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识鉴》:“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,名重而识暗。”
仁人志士
成语解释:原指仁爱而有节操,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。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三卷:“育群物而不倦,有似仁人志士,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。”
永志不忘
成语解释:永远记住,不遗忘。
成语出处:冰心《〈儿童文学选〉序言》:“捻军的失败,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,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。”
人穷志短
成语解释:穷:困厄;短:短小。
人的处境困厄,志向也就小了。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十一回:“所谓人穷志短,我那里敢和他较量,只索避了。”
斗志昂扬
成语解释:斗:泛指做事;昂扬:情绪高涨。
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。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介绍一个合作社》:“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,斗志昂扬,意气风发。”
壮志凌云
成语解释: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(凌:升上)。
形容志向十分远大。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扬雄传》:“往时武帝好神仙,相如上《大人赋》,欲以风,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。”
壮志未酬
成语解释:壮志:宏大的志愿;酬:实现。
宏伟的志愿未能实现。成语出处:唐・李频《春日思归》:“壮志未酬三尺剑,故乡空隔万重山。”
猛志常在
成语解释:比喻雄心壮志,至死不变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陶潜《读山海经》诗:“刑天舞于戚,猛志固常在。”
怡志养神
成语解释:怡养神志,使之安适愉快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嵇康《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》之十八:“长寄灵岳,怡志养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