扑在中间的成语(共30个)
飞蛾扑火
成语解释: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
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
饿虎扑食
成语解释: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;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冲去。
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。”
望风扑影
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没有把握,没有目标。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。
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51回:“蒋平道:‘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?不是望风扑影么?’”
异香扑鼻
成语解释: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。
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4回:“土行孙看见妃子脸似桃花,异香扑鼻,不觉动力欲心。”
颠扑不破
成语解释:颠:跌倒;扑:拍打。
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。形容理论、学说等完全正确;无可辩驳。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全书》:“既能体之而乐,则亦不患不能守,须如此而言,方是颠扑不破,绝渗漏,无病败耳。”
灯蛾扑火
成语解释:比喻自己找死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7回:“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,倒来戏弄老娘!正是灯蛾扑火,惹焰烧身。”
饿虎扑羊
成语解释: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。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。
成语出处:明・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・五戒禅师么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(犹)如饿虎吞羊。”
扑心扑肝
成语解释:尽心竭力。
迷离扑朔
成语解释:迷离:眼睛半闭半睁的样子;扑朔:脚乱蹬乱动。
原指分辨不清雌雄、男女。成语出处:南宋・郭茂倩《乐府诗集・横吹曲辞五・木兰诗》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,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!”
猛虎扑食
成语解释:老虎扑向食物。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放下酒杯,猛虎扑食似的扑出去。”
老虎头上扑苍蝇
成语解释:比喻自己找死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老虎头上扑苍蝇,怎的?落得做好好先生。”
颠扑不磨
成语解释:见“颠扑不破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你不信,试看将来不远的,便应有一个穷源反本、颠扑不磨的定论。”
攧扑不碎
成语解释:见“颠扑不破”。
颠扑不碎
成语解释:颠:跌到;扑:拍打。
无论怎样摔打都破碎不了。比喻理论、学说完全正确,无可辩驳。成语出处:宋・文天祥《西间书院释菜讲义》:“天地间只一个‘诚’字,更颠扑不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