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在中间的成语(共173个)
- 激浊扬清- 成语解释:激:冲去;抨击;浊:不干净的水;清:清澈的水。 
 冲去脏水;使清水涌流。比喻批评过错;表彰良善;扬善除恶。- 成语出处:《尸子・君治》:“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,义也。” 
- 扬扬得意- 成语解释: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隋炀帝逸游召谴》:“独杨素残忍深刻,扬扬得意,以为‘太子由我得立’。” 
- 衒材扬己- 成语解释:炫耀才能,故意表现自己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骆宾王《上吏部裴侍郎书》:亦何尝献策干时,高谈王霸,衒材扬己,力抵公卿。 
- 衒才扬己- 成语解释:衒:炫耀;扬:赞扬,传播。 
 显露自己的才能,表现自己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骆宾王《上吏部裴侍郎书》:“高谈王霸,衒才扬己,历抵公卿,不汲汲于荣名,不戚戚于卑位,盖养亲之故也。” 
- 游光扬声- 成语解释:流传荣誉,播扬名声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》:“列郡之中,亦有弓旌贲及,著作繁富,游光扬声,倾动海内者矣。” 
- 耀武扬威- 成语解释:耀:炫耀;夸耀;武:武力;扬威:显示威风。 
 炫耀武力;显示威风;也作“扬威耀武”。- 成语出处:元・郑光祖《老君堂》第二折:“俺这唐兵人强马壮,耀武扬威,真个是将勇兵骁也。” 
- 掩恶扬善- 成语解释: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,称扬其好处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白虎通・谥》:“天子崩,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?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其君,掩恶扬善者也。” 
- 发扬踔厉- 成语解释:原指周初《武》乐的舞蹈动作。手足发扬,蹈地而猛烈,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。后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昂扬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大(太)公之志也。” 
- 挫骨扬灰- 成语解释: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。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,慢说我,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。” 
- 鹰扬虎视- 成语解释:象鹰那样飞翔,如虎一般雄视。形容十分威武。 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大明》:“维师尚父,时维鹰扬。”《周易・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三国魏・应璩《与侍郎曹长思书》:“王肃以宿德显授,何曾以后进见拔,皆鹰扬虎视,有万里之望。” 
- 鹰扬虎噬- 成语解释:如鹰飞扬,似虎噬咬。形容耀武扬威,穷凶极恶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陶宗仪《辍耕录・阑驾上书》:“散散、王士宏等,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,鹰扬虎噬,雷厉风飞。” 
- 立身扬名- 成语解释:立身: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;扬:传布。 
 使自己立足于社会,名声远扬。-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应璩《与从弟君苗君胄书》:“潜精坟籍,立身扬名。” 
- 显亲扬名- 成语解释:显:使显赫;扬:传扬。 
 使父母宗族显耀;张扬自己的声誉。指中举、立功、做官的荣耀。- 成语出处:《孝经・开宗明义》: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” 
- 显姓扬名- 成语解释:谓显耀门第,传扬名声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郑光祖《梅香》第一折:“使小姐振厥家声,又何须悬头刺股,积雪囊萤,那里也齐家治国,显姓扬名。” 
- 名扬四海- 成语解释:四海:指全国各地。 
 名声传遍全国。形容名声很大。-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四折:“雄纠纠名扬四海,喜孜孜笑满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