击在中间的成语(共111个)
扑击遏夺
成语解释:扑击:打击。
指拦路打劫。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安死》:于是乎聚众多之徒,以深山广泽林薮,扑击遏夺。
敲金击石
成语解释:金、石:指钟磬一类的乐器。
演奏钟磬等乐器。也形容声音铿锵。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代张籍与李浙东书》:“阁下凭几而听之,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、敲金击石也。”
车击舟连
成语解释:车相撞,船相连。极言车船之多。
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》:“君以试大理评事佐荆南两税使,督食饶给,车击舟连。”
敲金击玉
成语解释:见“敲金击石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汪元亨《醉太平・警世》曲:“展嘲风咏月长才思,吐敲金击玉款言词。”
撞钟击鼓
成语解释:奏乐,指寺院的晨钟暮鼓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・墨翟《墨子・非乐上》:“撞巨钟,击鸣鼓。”
悲歌击筑
成语解释:以之为典,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刺客列传》载:战国时,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,入秦刺秦王,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,高渐离击筑,荆轲歌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,登车不顾而去。
乘间击瑕
成语解释:乘:趁,利用;间:间隙;瑕:空隙。
钻空子,打击对方薄弱的地方。成语出处:《历代名将言行录》卷二十八:坚壁清野以为体,乘间击瑕以为用,战虽不足,守则有余。
夺笏击贼
成语解释:注:[1]笏:音ㄏㄨˋ,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手版,如玉笏、象笏、朝笏。
[2]泚:音ㄘˇ。
后以此典形容忠臣誓死捐躯。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段秀实传》:“明日,(朱)泚召秀实议事,源休、姚令言、李忠臣、李子平皆在坐。秀实戎服,与泚并膝,语至僭位,秀实勃然而起,执休腕夺其象笏,奋跃而前,唾泚面大骂曰:『狂贼,吾恨不斩汝万段,我岂逐汝反耶!』遂击之。泚举臂自捍,才中其颡,流血匍匐而走。凶徒愕然,初不敢动;而海宾等不至,秀实乃曰:『我不同汝反,何不杀我!』凶党群至,遂遇害焉。”
抚掌击节
成语解释:抚掌:拍手。
击节:打拍子。
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。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谢尚传》:“便着衣帻而舞。导令坐者抚掌击节。”
夹击分势
成语解释:夹击:从两面对攻;分:分散;势:势力。
从两面夹攻,以分散敌人的力量。成语出处:明・周承邦《兵家要经》:兵家夹击原分其势耳。
举笏击蛇
成语解释:笏: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。
用手板将蛇打死。比喻有胆识。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孔道辅传》: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,一郡以为神,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,欲上其事。道辅径前,以笏击蛇,碎其首。观者初惊,后莫不叹服。
雷击墙压
成语解释:形容来势猛烈。
成语出处: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六:其刑罚繁而信,其诛杀猛而必,闇然如雷击之,如墙压之。
声西击东
成语解释:参见[声东击西]。
投卵击石
成语解释:比喻不自量力,自取失败。
成语出处:宋・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4卷:“所谓以羊将狼,投卵击石,幸而不用,何过望哉!”
悬羊击鼓
成语解释: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,一种疑兵之计。
以羊蹄击鼓伪装士卒击鼓进军。悬羊:将羊倒悬起来。
宋・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三:“开禧 用兵,诸将皆败,唯 毕再遇 数有功……尝与虏对垒,度虏兵至者日众,难与争锋。
一夕拔营去,虑虏来相追,乃留旗帜于营,并缚生羊,置其前二足于鼓上,击鼓有声。虏不觉其为空营, 相持竟日。及觉欲追,则已远矣。”元人平话中名之曰“悬羊击鼓策”。成语出处:《七国春秋平话》卷下:“却说乐毅引三千兵至齐寨,听金鼓响不入耳。小军报乐毅 曰:『乃空寨!』 乐毅急回。石丙曰:『可攻之。』毅曰:『休!不知此计是悬羊击鼓策,吾失之矣!急回!你遭齐兵之计。』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