遗在中间的成语(共209个)
- 弃智遗身- 成语解释:谓不与人斗智争利,忘记自身的存在。 -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嵇康《赠兄秀才入军诗》:“琴诗自乐,远游可珍。含道独往,弃智遗身。寂乎无累,何求于人?” 
- 赏不遗贱- 成语解释:赏:赏赐,奖赏;贱:地位卑微。 
 奖赏不要遗漏地位卑微的人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齐・晏婴《晏子春秋・内篇问》:“诛不避贵,赏不遗贱,不淫不乐,不遁于哀,尽智导民而不伐焉。” 
- 亡矢遗镞- 成语解释:损失箭和箭头。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无亡矢遗镞之费,而天下诸侯已困矣。” 
- 余风遗文- 成语解释: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刘勰《文心雕龙・时序》:“而乐松之徒,招集浅陋,故杨赐号为驩兜,蔡邕比之俳优,其馀风遗文,盖蔑如也。” 
- 越凡遗世- 成语解释:超越凡俗,脱离世俗社会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7卷:“每进一卮,侍女们八音齐奏,音调清和,令人有越凡遗世之想。” 
- 坠屦遗簪- 成语解释:坠:掉落;屦:鞋子;遗:遗失。 
 掉落的簪和鞋子,比喻旧物。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。-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韦夐传》: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,恶与之同出,不与同归。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,然舍旧录新,亦非吾志也。 
- 拾遗求利- 成语解释:遗:遗失。 
 拾到别人遗失的东西,据为己有,以满足私利。-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烈女传》:志士不饮盗泉之水,廉者不受嗟来之食,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? 
- 不遗在远- 成语解释:遗,忘记。全句是说不会把远方的人遗忘。通常多用为书信中的感谢词。 - 成语出处:孟子离娄下:“孟子曰:『武王不泄迩,不忘远。』” 
- 轶闻遗事- 成语解释:见“轶事遗闻”。 - 成语出处:姚华《曲海一勺・骈史上》:“及于唐宋,其体益滋,稗则为山,说则为海,轶闻遗事,杂然著已。” 
- 至人遗物- 成语解释:至人:思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。 
 道德高尚的人能舍弃财物。- 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鹏鸟赋》:“至人遗物,独与道俱,众人惑惑,好恶积意。” 
- 自遗伊戚- 成语解释:伊:是,此;戚:忧患。 
 比喻自寻烦恼,自招灾祸。- 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如是我闻二》:“若公则自遗伊戚,可无庸诉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