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在中间的成语(共208个)
取精用弘
成语解释:精:精华;用:享受,占有;弘:大。
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七年》:“蕞尔国,而三世执其政柄,其用物也弘矣,其取精也多矣。”
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
成语解释:平时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。指平时积畜力量,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。
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我养军千日,用军一时,空有满朝文武,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。”
养兵千日,用在一朝
成语解释:指长期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备一旦用兵打仗。同“养军千日,用在一朝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一回:“卢俊义听了大怒道:‘养兵千日,用在一朝!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,你便有许多推故。’”
用心用意
成语解释:犹言专心致志。
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长夜》九:“其实他并不想晓得正文中讲些什么,他只在聚精会神地,用心用意地,向密密的方块字群中寻找他所要寻找的一个字。”
晋用楚材
成语解释:指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材。
成语出处:清・严复《按语》:“国之官事,晋用楚材,古今有之,而未闻监榷之政付之他国之吏者也。”
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
成语解释:饱:吃足;终日:整天。
整天吃得饱饱的,什么事也不干,什么事也不思考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子曰:‘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!’”
解铃须用系铃人
成语解释: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,仍由谁去解决。同“解铃还须系铃人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瞿汝稷《指月录》第23卷:“眼一日问众:‘虎项金铃,是谁解得?’众无对。师适至,眼举前语问,师曰:‘系者解得。’”
杀人不用刀
成语解释:比喻用笔或嘴陷害人于死地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17卷:“问:‘如何是衲僧口?’师曰:‘杀人不用刀。’”
血债要用血来还
成语解释:血债:未报的杀人仇恨。
欠下杀人害命的深仇,必须以死来偿还。成语出处:曲波《桥隆飙》:“同志们,走!血债要用血来还,欠一分也不成!”
割鸡焉用牛刀
成语解释: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,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?’”
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
成语解释:妙:巧妙;存乎:存在;心:指思考。
运用得巧妙;灵活;全在于善于动脑筋思考。也作省“运用一心”。原指在战争中;指挥作战要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;而其中的巧妙;就是善于思考和判断。成语出处:元・脱脱等《宋史・岳飞传》:“阵而后战;兵法之常;运用之妙;存乎一心。”
运用之妙,在于一心
成语解释:妙:巧妙;心:思考,灵活。
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,全在于善于思考。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3回:“汤镇台道:且不要管他,‘运用之妙,在于一心’。”
杀鸡焉用牛刀
成语解释: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:“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!’”
韩信用兵,多多益办
成语解释:比喻越多越好。同“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三:“韩信用兵,多多益办。此是化工造物之妙,与文同用。”
养军千日,用军一时
成语解释:指长期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备一旦用兵打仗。同“养军千日,用在一朝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我养军千日,用军一时。空有满朝文武,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!都是些畏刀避箭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