姑在中间的成语(共28个)
妇姑勃谿
成语解释:指婆媳间的争吵与不和。比喻因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。
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外物》:“室无空虚,则妇姑勃谿。”
妇姑勃溪
成语解释:勃溪:争斗;吵架。
儿媳和婆婆争吵。泛指为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。比喻为无关紧要的小事而争吵、争斗。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外物》:“室无空虚,则妇姑勃溪。”
阿姑阿翁
成语解释:阿:名词的前缀。
姑:丈夫的母亲。
翁:丈夫的父亲。
指公公婆婆。成语出处:唐・赵璘《因话录》卷一:“郭暖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。尚父拘暖,自诣朝童结罪。上召而慰之曰:‘谚云: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阿翁。’”
三姑六婆
成语解释: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;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。
成语出处:明・陶宗仪《辍耕录・三姑六婆》:“三姑者,尼姑、道姑、卦姑也;六婆者,牙婆、媒婆、师婆、虔婆、药婆、稳婆也。”
将欲取之,必姑与之
成语解释:姑:暂且。
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魏策》:“将欲败之,必姑辅之;将欲取之,必姑与之。”
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
成语解释:姑公:婆婆,公公。
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。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庾仲文传》:“言‘仲文贵要异他尚书’,又云‘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’。敢作此言,亦为异也。”
不喑不聋,不成姑公
成语解释:姑公:婆婆,公公。
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。成语出处:《释名・释首饰》:“不喑不聋,不成姑公。”
将欲取之,必姑予之
成语解释:姑:暂且。
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韩・韩非《韩非子・说林》:“《周书》曰:‘将欲败之,必姑辅之;将欲取之,必姑予之。’”
欲取姑与
成语解释:姑:暂且;与:给与。
要想夺取他,得暂且先给他。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,然后找机会夺取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36章:“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”
欲取姑予
成语解释:姑:暂且;与:给与。
要想夺取他些什么,得暂且先给他些什么。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,然后找机会夺取。成语出处:《老子・三十六章》:“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”
将废姑兴
成语解释:废:废弃;姑:姑且;兴:振兴。
想要废弃,姑且先振兴。成语出处:《老子》第三十六章:将欲废之,必固兴之。
村姑田妇
成语解释:农村少女与种田的妇人。指乡下见识不多的女人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九回:“来你这地方,甚么村姑田妇,冤他拐带!”
妇姑勃豨
成语解释:妇姑儿媳和婆婆;勃豨家庭争吵。原指婆婆和儿媳间的争吵◇也比喻内部争斗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外物》:室无空虚,则妇姑勃豨。
麻姑掷米
成语解释:指神仙用法术点化事物。也比喻运笔法点缀文字,使诗文作品新颖,别具一格。
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神仙传》:即求少许米,得米便撒之掷地,视其米,皆成真珠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