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ānliù

三姑六婆

拼音
sān gū liù pó
注音
ㄙㄢ ㄍㄨ ㄌㄧㄡˋ ㄆㄛˊ
情感
贬义成语
近义词
三教九流

三姑六婆的意思解释

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;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。

三姑六婆出处

明・陶宗仪《辍耕录・三姑六婆》:“三姑者,尼姑、道姑、卦姑也;六婆者,牙婆、媒婆、师婆、虔婆、药婆、稳婆也。”

三姑六婆用法

联合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
三姑六婆例子

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,一经招引入门,妇女无知,往往为其所害,或哄骗银钱,或拐带衣物。(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二回)

三姑六婆正音

“三”,读作“sān”,不能读作“shān”。

三姑六婆歇后语

九个妇女站两旁 —— 三姑六婆

三姑六婆谜语

9个女亲戚 (谜底:三姑六婆)

三姑六婆详细解释

三姑六婆释义

三姑,尼姑、道姑、卦姑;六婆,牙婆、媒婆、师婆、虔婆、药婆、稳婆。指古代妇女所从事的职业名称。语本元・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・卷一○・三姑六婆》。后用“三姑六婆”比喻爱搬弄是非的妇女。

三姑六婆典源

元・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・卷一○・三姑六婆

三姑者,[1][2][3]也。六婆者,[4][5][6][7][8][9]也。盖与三刑六害同也。人家有一于此,而不致奸盗者,几希矣。若能谨而远之,如避蛇蝎,庶乎净宅之法。

注解

[1]尼姑:民间对出家女众的称呼。

[2]道姑:女道士。

[3]卦姑:以占卜算命为业的女子。

[4]牙婆: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的妇人。

[5]媒婆:以作媒为职业的妇人。

[6]师婆:巫婆,以通鬼神为人祈福消灾、占卜为职业的女子。

[7]虔婆:妓院的鸨儿。

[8]药婆:卖药为人治病的妇人。

[9]稳婆:旧时以帮助产妇分娩为业的妇女,亦称为“接生婆”。

三姑六婆典故

根据元代陶宗仪所著的《南村辍耕录》记载,“三姑六婆”原本是指古代妇女从事的九种职业的总称,但这九种职业被当时一般社会大众认为是不高尚的,有违社会礼俗。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人从事其中一种工作,家中很少不会发生奸污、窃盗等邪恶淫乱的事情。若是能像躲避蛇蝎般谨慎,远离这些人,也许是使家宅安宁的方法。也因为古代社会风气保守,妇女大都足不出户,只有这些三姑六婆和她们接触的机会较多,闲话家常之下,容易搬弄是非,造谣生事,所以有人就用“三姑六婆”来比喻那些爱搬弄是非的妇女。后来“三姑六婆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爱搬弄是非的妇女。

三姑六婆书证

  • 01.《喻世明言・卷二二・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常言道:『三姑六婆,嫌少争多。』那媒婆最是爱钱的,多许了他几贯谢礼,就玉成其事了。”
  • 02.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人人晓得他是个富室,那些三姑六婆没一个不来奉承他的。”
  • 03.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二回:“我说那三姑六婆是再要不得的,我们甄府里从来是一概不许上门的,不想这府里倒不讲究这个呢。”
  • 04.《镜花缘》第一二回:“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,一经招引入门,妇女无知,往往为其所害,或哄骗银钱,或拐带衣物。”
  • 05.《镜花缘》第一二回:“况三姑六婆,里外搬弄是非,何能不生事端?”

三姑六婆用法

语义比喻爱搬弄是非的妇女。贬义。

类别用在“长舌妇女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这件事被一些三姑六婆渲染之后,已经完全变质了。

我最怕的是家族里那些三姑六婆信口雌黄,说长道短。

自从那位三姑六婆型的妇人住到村里来,村子就开始不安宁了。

为人媳妇这种三姑六婆的习性千万要不得,否则家中将鸡犬不宁。

原本是一件好事,哪知被那些三姑六婆一说,反倒变成了件丑事。

三姑六婆翻译

  1. 英语 women whose professions are either illegitimate or disreputable

“三姑六婆”的单字解释

  • 】sān
    三sān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:三维空间。三部曲。三国(中国朝代名)。表示多次或多数:三思而行。三缄其口。笔画数:3;部首:一;笔顺编号:111
  • 】gū
    姑gū称父亲的姐妹:姑姑。姑父。姑表(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,如“姑姑兄弟”)。丈夫的姊妹:小姑子。姑嫂。旧时妻称夫的母亲:翁姑。舅姑。少女,亦作妇女的通称…
  • 】liù
    六liù数名,五加一(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“陆”代):六书(古时分析汉字形、音、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艺(a.古时指“礼”、“乐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书”、“数”六…
  • 】pó
    婆pó年老的妇女:老太婆。苦口婆心。丈夫的母亲:公婆。婆媳。婆家。婆婆。称长两辈的亲属妇女:姑婆。姨婆。外婆。方言,泛指已婚的青年妇女,亦称妻子:婆娘。婆姨。旧时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…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