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392个)

  • 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

    qiān lǐ sòng é máo , 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情谊深重。

    成语出处:吴强《红日》第15章:“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!大家不要客气,吃一点!”

  • 欲穷千目,更上一层楼

   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,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

    成语解释:要远望千里就要登更高的一层楼。比喻站得越高,看得越远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诗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

  • 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之外

    yùn chóu wéi wò zhī zhōng , jué shèng qiān lǐ zhī wài

    成语解释:运:运筹;帷幄:军用帐幕;千里之外:指战场。
    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,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:“夫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”

  • 有缘千来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

  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 , wú yuán duì miàn bù xiāng féng

    成语解释:缘:缘分。
    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,也会相聚在一起。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,也聚不到一块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第14出:“有缘千里能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。”

  • 逃生

    sǐ lǐ táo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;幸免于死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・冯玉梅团圆》:“今日死里逃生,夫妻再合,乃阴德积善之报也。”

  • 偷闲

    máng lǐ tōu xián

    成语解释:偷:抽出;闲:空闲。
    比喻在繁忙中抽出一点时间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和答赵令同前韵》:“人生政自无闲暇,忙里偷闲得几回。”

  • 求生

    sǐ lǐ qiú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死中求生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合我师傅父女两人,费了无限精神,成全得我转祸为福,死里求生,重归故里。”

  • 春秋

    pí lǐ chūn qiū

    成语解释: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褚裒传》:“曰:‘季野有皮里春秋。’言其外无臧否,而内有所褒贬也。”

  • 长城

    wàn lǐ cháng chéng

    成语解释:指我国长城。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。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,俄尔间引饮一斛,乃脱帻投地,曰:‘乃坏汝万里长城!’”

  • 藏刀

    xiào lǐ cáng dāo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对人外表和气;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。藏:隐藏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义府传》:“既处权要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辄加倾陷。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,又以其柔而害物,亦谓之‘李猫’。”

  • 迟离

    bì lǐ chí lí

    成语解释:阴历九月九日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辽史・嘉仪志》:“九月重九日,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,少者为负,罚重九宴。……国语谓是日为‘必里迟离’,九月九日也。”

  • 之堤,溃于蚁穴

    qiān lǐ zhī dī , kuì yú yǐ xuè

    成语解释:堤:堤坝;溃:崩溃;蚁穴:蚂蚁洞。
   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,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。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。

    成语出处: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溃于蚁穴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”

  • 一曲

    qiān lǐ yī qǔ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举止随便,不拘小节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文公十二年》:“曷为以水地?河曲疏矣,河千里而一曲也。”

  • 家长

    jiā cháng lǐ duǎn

    成语解释: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5回:“这一关了门,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,我对不来,却不弄走了风,被他拿住?”

  • 之驹

    qiān lǐ zhī jū

    成语解释:驹:少壮马。
    比喻英俊的少年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:“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?将泛泛若水之凫乎?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