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
更新:2025-10-30 14:26
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溃于蚁穴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”
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方面。
俗话说: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,我们应该引以为戒,认真工作,杜绝事故发生。
“堤”,读作“dī”,不能读作“tí”。
“堤”,不能写作“提”。
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和“因小失大”都可以指“因小处而使大处受损失。”但“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”是强调由于疏忽了小方面而导致了祸患;“因小失大”强调为了小方面;而使大方面受损失;不一定有祸患。
战国时期,魏国相国白圭在防洪方面很有成绩,他善于筑堤防洪,并勤查勤补,经常巡视,一发现小洞即使是极小的蚂蚁洞也立即派人填补,不让它漏水,以免小洞逐渐扩大、决口,造成大灾害。白圭任魏相期间,魏国没有闹过水灾。
千里长的堤岸,因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崩溃。比喻对小处的疏失不慎而导致大灾祸。语本《韩非子・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寻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