泣在中间的成语(共81个)
惊风雨,泣鬼神
成语解释:惊:震惊;泣:小声哭。
使风和雨震惊,使鬼和神哭泣。原形容诗文极为优美,感人至深。后也用以形容感人的英雄气概或业绩。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寄李太白二十韵》诗:落笔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。
扣心泣血
成语解释:扣:敲打。
比喻极其悲愤痛心。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元帝纪》:“孤以不德,天降之灾,枕戈饮胆,扣心泣血。”
拊心泣血
成语解释:形容内心悲痛之极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良吏传上・薛大鼎》:“请勿攻河东,从龙门直渡,据永丰仓,传檄远近,则足食足兵。既总天府,据百二之所,斯亦拊心泣血之计。”
杨朱泣岐
成语解释:《荀子·王霸》:“杨朱哭衢途曰:‘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!’哀哭之。
”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,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,杨朱为此而哭泣。后常引作典故,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,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,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。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王霸》:“杨朱哭衢途曰:‘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!’哀哭之。”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,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,杨朱为此而哭泣。
哭岐泣练
成语解释:指人的本质原本相同,只是由于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差异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说林训》:杨子见逵路而哭之,为其可以南,可以北。墨子见练丝而泣之,为其可以黄,可以黑。
龙阳泣鱼
成语解释:后以之为失宠之典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魏策四》:“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,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。……王曰:‘然则何为出涕?’曰:‘臣为王之所得鱼也。’王曰:‘何谓也?’对曰:‘臣之始得鱼也,臣甚喜,后得又益大,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。……臣亦将弃矣,臣安能无涕
对泣新亭
成语解释:泣:小声哭;新亭:古地名,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。
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言语》:过江诸人,每至美日,辄相邀新亭,藉卉饮宴。周侯中坐而叹曰:‘风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异。’皆相视流泪。
柳泣花啼
成语解释:形容风雨中暗淡的心情。
成语出处:宋・周邦彦《少年游》词:“柳泣花啼,九街泥重,门外燕飞迟。”
雨泣云愁
成语解释:泪下如雨,愁多如云。形容忧愁深重。
成语出处:元・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一折:“虽然道姻缘不偶,我可一言难就,有多少雨泣云愁。”
剖心泣血
成语解释:见“剖肝泣血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故我剖心泣血,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。”
走山泣石
成语解释:山在变动,石头在哭泣。原指桀施暴政即将灭亡。后泛指暴虐的政权即将灭亡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桀时泰山,山走石泣。先儒曰:‘桀之所将亡,泰山三日泣,今泰山山石远望之若人泣,盖是也。’周武谓周公曰:‘桀为不道,走山泣石。’
抱璞泣血
成语解释:比喻怀才不遇,伤心悲痛。
卞和泣璧
成语解释:卞和,楚人,曾两度献玉给楚王,楚王以为卞和是在欺骗他,便砍去卞和的左右脚,卞和只好抱玉而泣。比喻人虽有才华,却不遇贤主,不得任用,无法发挥才能。
成语出处:韩非子和氏篇:“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,三日三夜,泣尽而继之以血。”璞,还没经过琢磨的玉。
伯俞泣杖
成语解释:伯俞:古代孝子名。
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。成语出处:明・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毛义捧檄,为亲之存;伯俞泣杖,因母之老。”
础泣而雨
成语解释:柱子的基石泣湿了,就是要下雨的征候。比喻见到一点迹象,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月晕而风,础润而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