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中间的成语(共723个)
逍遥自在
成语解释:逍遥:悠闲自得的样子;自在:自由;舒适。
形容悠然自得;自由自在。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菩提寺上方远眺》:“飞鸟灭时宜极目,远风来处好开襟,谁知不离簪缨内,长得逍遥自在心。”
自生自灭
成语解释:自然地生长;自然地消灭。形容任其自然;无人过问。
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山中五绝句岭上云》诗:“自生自灭成何事,能逐东风作雨无?”
作茧自缚
成语解释:茧:蚕茧;缚:缠裹。
蚕吐丝作茧子;把自己包裹起来。比喻自己束缚自己;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。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》:“烛蛾谁救护?蚕茧自缠萦。”
汪洋自肆
成语解释:汪洋:形容文章气势浑厚,义理深广。
肆:放纵。
形容人的气度或文章等大气磅礴,豪放自如。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》:“凡为文,去藻饰之华靡,汪洋自肆,以适己为用。”
恬然自得
成语解释:恬然:安静舒适的样子;自得:自觉得意。
形容心情安静、舒适。成语出处:唐・骆宾王《与博昌父老书》:“野老清淡,恬然自得。”
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
成语解释:古谚语。比喻实至名归。
成语出处:宋・辛弃疾《一剪梅・独立苍茫醉不归》词:“多情山鸟不须啼,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”
痛自创艾
成语解释:指彻底地改正自己的过错,重新做人。
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素庵戴公墓志铭》:“里中少年有殴母者,公欲与其父直诸有司,置之重典,少年惧,叩头流血请教,公乃许之,而其人亦痛自创艾,卒为善士,为乡里所重如此。”
高自标誉
成语解释:见“高自标置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叙姜陆二公同适稿》:“元美兄弟继作,高自标誉,大声壮语,吴中绮靡之习,因之一变。”
私心自用
成语解释:私:个人的;自用:凭主观行事。
只凭自己的心意行事。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瓮牖余谈・西历缘起说》:“乃其后诸王竟私心自用,随意加减年日之多寡。”
咎由自取
成语解释:咎:灾祸;惩罚。
灾祸、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时有所闻,虽然是咎由自取,然而大家谈起来,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。”
反躬自省
成语解释:躬:自身;省:检查。
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。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文公文集・答王晋・铺(其四)》:“自吟以往,更愿反躬自省,以择乎二者之间察其孰缓孰急,以为先后。”
抚心自问
成语解释: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。表示自我反省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・这回是“多数”的把戏》:“倘使我看了《闲话》之后,便抚心自问:‘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?’”
反躬自责
成语解释:回过头来责备自己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续编・无花的蔷薇之二》:“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,应如何反躬自责,激发一点天良?”
无师自通
成语解释: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。
成语出处:唐・贾岛《送贺兰上人》诗:“无师禅自解,有格句堪夸。”
聊以自慰
成语解释:聊:姑且;自慰:自我安慰。
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。成语出处:汉・张衡《鸿赋序》:“余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,永言身事,慨然其多绪,乃为之赋,聊以自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