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723个)

  • 为政

    gè zì wéi zhèng

    成语解释:指各自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;不互相配合。比喻不考虑全局;各搞一套。

    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二年》:“畴昔之羊子为政,今日之事我为政。”

  • 玩火

    wán huǒ zì fén

    成语解释: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。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;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。玩:玩弄;焚:烧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隐公四年》:“夫兵,犹火也,弗戢,将自焚也。”

  • 毛遂

    máo suí zì jiàn

    成语解释:毛遂: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;荐:推荐;荐举。
    毛遂自己推荐自己。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门下有毛遂者,前,自赞于平原君曰:‘遂闻君将合从于楚,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,不外索。合少一人,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。’”

  • 尊大

    wàng zì zūn dà

    成语解释:过高地看待自己。形容狂妄自大。妄:过分地;尊:高贵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马援传》:“子阳井底蛙耳,而妄自尊大,不如专意东方。”

  • 谈笑

    tán xiào zì ruò

    成语解释: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;有说有笑;同平常一样。自若:跟平常一样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甘宁传》:“宁受攻累日,敌设高楼。雨射城中,士众皆惧,惟宁谈笑自若。”

  • 言笑

    yán xiào zì ruò

    成语解释:谈笑如常,十分镇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关羽传》:“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,臂血流离,盈于盘器,而羽割灸引酒,言笑自若。”宋・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其后修贬夷陵,太夫人言笑自若。”

  • 悠然

    yōu rán zì dé

    成语解释:悠然:安闲舒适的样子;自得:内心得意而舒适。
    形容态度悠闲;心情舒适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隐逸传・杨柯》:“常食粗饮水,衣褐缊袍,人不堪其忧,而柯悠然自得。”

  • 十步之内,有芳草

    shí bù zhī nèi , zì yǒu fāng cǎo

    成语解释:芳草:香草,比喻美德。
    比喻处处都有人才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炀帝纪》:“方今宇宙平一,文轨攸同,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,四海之中,岂天奇秀!”

  • 引咎

    yǐn jiù zì zé

    成语解释:咎:错误。
    主动承担错误;并责备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周纪下・高祖武帝》:“公卿各引咎自责。”

  • 狂妄

    kuáng wàng zì dà

    成语解释:狂妄:极端的自高自大。
    狂妄傲慢;自以为了不起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皇甫镈传》:“执谊,叔文乘时多僻,而欲斡运六合,斟酌万几;……何狂妄之甚也。”

  • 唾面

    tuò miàn zì gān

    成语解释: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,不擦掉而让它自干。形容受了污辱,极度容忍,不加反抗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娄师德传》:“其弟守代州,辞之官,教之耐事。弟曰:‘有人唾面,洁之乃已。’师德曰:‘未也,洁之,是违其怒,正使自干耳。’”

  • 庸人

    yōng rén zì rǎo

    成语解释:平庸的人无事生事;自找麻烦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陆象先传》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扰之而烦耳。”

  • 泰然

    tài rán zì ruò

    成语解释:泰然:镇静的样子;自若:跟平常一样。
    形容碰上意外、严重或紧急的情况;能沉着镇静;不慌不忙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颜盏门都传》:“有敌忽来,虽矢石至前,泰然自若。”

  • 跋扈

    bá hù zì zì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为所欲为,无所忌惮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外国传九・朵颜》:“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,东勾土蛮,西结婚白洪大,以扰诸边。”

  • 狠愎

    hěn bì zì yòng

    成语解释:愎:倔强;自用:主观臆断。
    凶狠顽固,独断专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陆粲传》:“璁狠愎自用,执拗多私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