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47个)

  • 纷红绿

    fēn hóng hài lǜ

    成语解释:纷:纷披;红:指红花;骇:散乱;绿:指绿叶。
    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。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袁家渴记》:“每风自四山而下,振动大木,掩苒众草,纷红骇绿,蓊葧香气。”

  • 洞心

    dòng xīn hài mù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使人惊异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杨万里《答周监丞》:“‘濯龙’二大字,洞心骇目,得未曾有。”

  • 鼠窜

    niǎo hài shǔ cuà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惊恐逃窜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救灾议》:“彼知己负有司之禁,则必鸟骇鼠窜,窃弄锄梃于草茅之中,以扞游缴之吏。”

  • 惊世

    jīng shì hài sú

    成语解释:世、俗:指一般人。
    使一般人感到惊骇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刘基《贾性之市德斋记》:“是皆为惊世骇俗,而有害于道。”

  • 惊涛

    jīng tāo hài làng

    成语解释:惊:惊异;涛:大波浪;骇:惊吓。
    令人惊惧的大波浪。比喻险恶的环境、遭遇或艰难的考验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田颖《玉山常文集・海云楼记》:“人当既静之时,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,未尝不惕然。”

  • 杀鸡

    shā jī hài hóu

    成语解释:杀鸡给猴子看。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3回:“俗话说得好,叫做'杀鸡骇猴',拿鸡子宰了,那猴儿自然害怕。”

  • 狂涛

    kuáng tāo hài là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近代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》:“其立于城上之罗兰夫人及狄郎的士党,遂不得不为狂涛骇浪之所淘尽矣。”

  • 触目

    chù mù hài xīn

    成语解释:触目:眼睛看到;骇:震惊。
   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。形容事态严重,引起震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黄宗羲《陈葵献偶刻诗文序》:“触目骇心,动成篇什,素所蓄积,于此焉发之。”

  • 云属

    bō hài yún zhǔ

    成语解释:犹波属云委。比喻连续不断,层见迭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文苑传序》:“至夫游夏以文词擅美,颜回则庶几将圣,屈宋所以后尘,卿云未能辍简。于是辞人才子,波骇云属。”

  • 洞心

    dòng xīn hài ěr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使人震惊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金鼓迭起,铿锵铛鼞,洞心骇耳。”

  • 雉伏

    jūn hài zhì fú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惊怕躲藏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秦宗权》:“自关中薄青齐,南缭荆郢,北亘卫滑,皆麇骇雉伏,至千里无舍烟。”

  • 游心

    yóu xīn hài ěr

    成语解释:发人遐想,动人听闻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滑稽列传褚少孙论》:“可以览观扬意,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,以游心骇耳,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。”

  • 震天

    zhèn tiān hài dì

    成语解释: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孙楚传》:“烟尘俱起,震天骇地。”

  • 惊心

    jīng xīn hài zhǔ

    成语解释:谓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孔琳之传》:“降死之生,诚为轻法,然人情慎显而轻昧,忽远而惊近,是以盘盂有铭,韦弦作佩,况在小人,尤其所或目所不睹,则忽而不戎,日陈于前,则惊心骇瞩。”

  • 动心

    dòng xīn hài mù

    成语解释:骇目:使人看了感到惊骇。
    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。形容感受很深,震动非常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》:“王遗墨藏家庙者,今虽仅存,某尝获观,皆奇丽超绝,动心骇目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