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在中间的成语(共333个)
水浅者大鱼不游
成语解释:水太浅则大鱼不能生存。比喻条件太差或待人过苛,有才德的人则难以发挥其特长。
成语出处:汉・黄石公《素书・白文》:地薄者大物不产,水浅者大鱼不游;树秃者大禽不栖,林疏者大兽不居。
吞舟之鱼,不游枝流
成语解释:大鱼不在小河里游。比喻志节高尚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。
成语出处:《列子・杨朱》:吞舟之鱼,不游枝流,鸿鹄高飞,不集污池。
渊鱼丛爵
成语解释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故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
”后以“渊鱼丛爵”比喻为政不善,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故为渊驱鱼者,獭也;为丛驱爵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”
渊鱼丛雀
成语解释:把鱼赶进深潭,把雀赶到丛林。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,百姓逃往别国。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为渊驱鱼者,獭也。为丛驱爵者,鹯也;为汤武驱民者,桀与纣也。”
鲂鱼赪尾
成语解释:《诗·周南·汝坟》:“鲂鱼赪尾,王室如毁。
”毛传:“赪,赤也;鱼劳则尾赤。
”朱熹集传:“鲂尾本白而今赤,则劳甚矣。
”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,负担过重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周南・汝坟》:“鲂鱼赪尾,王室如燬。”毛传:“赪,赤也;鱼劳则尾赤。”朱熹集传:“鲂尾本白而今赤,则劳甚矣。”
多鱼之漏
成语解释: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“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。
”杜预注:“多鱼,地名……《传》言貂于此始擅贵宠,漏泄桓公军事,为齐乱张本。
”后以“多鱼之漏”指泄漏军事机密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年》:“齐寺人貂始漏师於多鱼。”杜预注:“多鱼,地名……《传》言貂於此始擅贵宠,漏洩桓公军事,为齐乱张本。”
枯鱼得水
成语解释:好像鱼得到水一样。比喻有所凭借。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: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
涸鱼得水
成语解释:涸辙之鱼得到水。比喻绝处逢生,有所凭借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契苾何力传》:“何力被执也,或谗之帝曰:‘何力入延陀,如涸鱼得水,其脱必遽。’帝曰:‘不然。若人心如铁石,殆不背我。’”
得鱼忘荃
成语解释:比喻已达目的,即忘其凭借。“荃”亦作“筌”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。”
游鱼出听
成语解释: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。形容音乐美妙动听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赵・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,而游鱼出听;伯牙鼓琴,而六马仰秣。”
以鱼驱蝇
成语解释:见“以鱼驱蝇”。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外储说左下》:“以肉去蚁,蚁愈多;以鱼驱蝇,蝇愈至。”南朝・梁元帝《金楼子・立言下》:“以鱼驱蝇,蝇愈至。”
水宽鱼大
成语解释:宽:广大。
水面宽的地方鱼肥大。比喻事物的发展由环境决定。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说山训》:水广鱼大,山高木修。
水广鱼大
成语解释:广:广大。
水面宽的地方鱼肥大。比喻事物的发展由环境决定。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说山训》:水广鱼大,山高木修。
水浊鱼噞
成语解释:浊:浑浊;噞:鱼张口呼吸的样子。
因水太浑浊使鱼喘不过气来,只得露出水面张口呼吸。比喻苛政之下民不聊生。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主术训》:夫水浊则鱼噞,政苛则民乱。
史鱼历节
成语解释:史鱼:名鲉,字子鱼,春秋卫国大夫,以直谏著名;历:历尽;节:节操。
史鱼历尽节操。形容坚持操守,忠贞不渝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回:“史鱼历节,殆无以过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