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在中间的成语(共144个)
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
成语解释:形容人机智灵活,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。
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,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
成语解释: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,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。形容不重视,不注意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知北游》:“终日视之而不见,听之而不闻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垂帘听政
成语解释:垂帘: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;殿上用帘子遮隔;听:治理。
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。成语出处:宋・王偁《东都事略》:“英宗暴得疾,慈圣后垂帘听政。”
偏听偏信
成语解释:偏:只注重一方面。
只听信一方面的话;就以为真;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;方法不妥当。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
偏听偏言
成语解释:偏:只注重一方面。
只听信一方面,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,方法不妥当。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
听风听水
成语解释: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。
成语出处:相传龟兹国王与乐人于大山间倾听风和水声,感兴而制乐。唐・王建《霓裳辞》之一:“弟子部中留一色,听风听水作《霓裳》。”
言听计用
成语解释:同“言听计从”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侯列传》:“汉王授我上将军印,予我数万众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,言听计用,故吾得以至于此。”
耳听是虚,眼见是实
成语解释:虚:虚假。
听到的不足信,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。成语出处:京剧《串龙珠》第十场:“有道是耳听是虚,眼见是实。千岁莫要屈赖好人。”
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
成语解释:虚:虚假。
听到的不足信,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。成语出处:《星火燎原・跨上新的高度》:“那时我还缺乏理解,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‘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’,‘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’。”
言者无意,听者有心
成语解释:说话的人不是有心的,听话的人却认真计较。
成语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・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言者无意,听者有心,这句话正触着阿珠的‘隐痛’,要想保持平静也不可能了。”
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
成语解释: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抑》:“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。”
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
成语解释: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,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。形容不重视,不注意。同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知北游》:“终日视之而不见,听之而不闻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言者谆谆,听者藐藐
成语解释:谆谆:教诲不倦的样子;藐藐:疏远的样子。
说的人很诚恳,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。形容徒费口舌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抑》:“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。”
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
成语解释:教诲不倦的样子。藐藐:疏远的样子。
讲的人不知疲倦,听的人若无其事。形容徒费唇舌。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抑》:“诲尔谆谆,听我藐藐。”
视而弗见,听而弗闻
成语解释:视:看。
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,听到了当作没听见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鬼神之为德其咸乎,视之而弗见,听之而弗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