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301个)

  • 不分

    yù shí bù fē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好坏不分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一:“洎乎近代,厥道寖微;玉石不分,薰莸错杂。”

  • 蜻蜓撼

    qīng tíng hàn shí zhù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不自量力。也比喻纹丝不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2回:“这行者即去拿瓶,——唉,莫想拿得他动。好像似蜻蜓撼石柱,怎生摇得半分毫?”

  • 一块头落了地

    yī kuài shí tóu luò le dì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放下了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九回:“次后忽然宝玉去了,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,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,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,而且是意外之想,彼此放心,再无别意了。”

  • 精诚所至,金为开

    jīng chéng suǒ zhì , jīn shí wéi kāi

    成语解释:人的诚心所到,能感动天地,使金石为之开裂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,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渔父》:“真者,精诚之至也,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”

  • 精诚所加,金为开

    jīng chéng suǒ jiā , jīn shí wéi kāi

    成语解释:精诚:至诚,真心诚意;加:施及。
    人的诚心所到,能感动天地,使金属和石头毁坏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广陵思王荆传》:“精诚所加,金石为开。”

  • 精诚所加,金为亏

    jīng chéng suǒ jiā , jīn shí wéi kuī

    成语解释:精诚:至诚,真心诚意;加:施及;亏:毁坏。
    人的诚心所到,能感动天地,使金属和石头毁坏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感虚》:“精诚所加,金石为亏。”

  • 生公说法,顽点头

    shēng gōng shuō fǎ , wán shí diǎn tóu

    成语解释: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,石头都点头了。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,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无名氏《莲社高贤传・道生法师》:“竺道生入虎丘山,聚石为徒,讲《涅槃经》……群石皆为点头。”

  • 铁佛伤心,人落泪

    tiě fó shāng xīn , shí rén luò lèi

    成语解释:铁铸的佛会伤心,石雕的人会掉泪。形容极其悲惨可怜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9回:“这场哭,直哭得铁佛伤心,石人落泪……大约要算这位姑娘从她父亲死后,直到如今,憋了许多年的第一副热泪。”

  • 怒猊抉,渴骥奔泉

    nù ní mèi shí , kě jì bēn quán

    成语解释:猊:狻猊,即狮子;抉:踢开;骥:骏马。
    如愤怒的狮子踢开石头,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。形容书法遒劲奔放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唐书・徐浩传》:“尝书四十三幅屏,八体皆备,如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。”

  • 掷地作金

    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文章词藻优美,声调铿锵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孙绰传》:“卿试掷地,当作金石声也。”

  • 妄珍

    yān shí wàng zhēn

    成语解释:妄视无用之物为珍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刘知幾《史通・人物》:“若愚智毕载,妍媸靡择,此则燕石妄珍,齐竽混吹者矣!”

  • 风清

    fèi shí fēng qīng

    成语解释: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。比喻法庭裁判公正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礼・秋官・大司寇》:“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,立于肺石三日,士听其辞,以告于上而罪其长。”

  • 心肠

    tiě shí xīn cháng

    成语解释:心肠硬得像铁石头一样。形容心肠很硬;不为感情所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皮日休《桃花赋序》:“疑其铁肠石心,不解吐婉媚辞。”

  • 之交

    jīn shí zhī jiāo

    成语解释:交:交情。
    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。比喻友情坚贞不渝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韩信传》:“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,然终为汉王所禽矣。”

  • 心肠

    mù shí xīn chá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人心肠硬,不为情感所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洪楝园《后南柯・辞职》:“虽木石心肠,亦为之动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