墙在中间的成语(共114个)
- 拆东墙补西墙- 成语解释: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 - 成语出处:《中国民歌资料・纳布鞋》:“拆东墙,补西墙,先要顾前方。” 
- 隙大墙坏- 成语解释:墙缝大了就要倒。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,就会造成祸害。 - 成语出处:《商君书・修权》:“蠹众而木折,隙大而墙坏。” 
- 门墙桃李- 成语解释:门墙:指师长之门;桃李:比喻后进者或学生。 
 称他人的学生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“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美,百官之富。”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七卷:“夫春树桃李,夏得阴其下,秋得食其实。” 
- 扶墙摸壁- 成语解释:抚摸着墙壁。比喻言论主张比较软弱平庸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回:“这两个鸟男女,正在缸里扶墙摸壁扎挣。” 
- 东墙窥宋- 成语解释:指美貌女子倾心于男子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赋》序:天下之佳人,莫若楚国;楚国之丽者,莫若臣里;臣里之美者,莫若臣东家之子……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,至今未许也。 
- 赐墙及肩- 成语解释:比喻才学浅陋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“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:‘子贡贤于仲尼。’子服景伯以告子贡,子贡曰:‘譬之宫墙,赐之墙也及肩,窥见室家之好。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美。’ 
- 逾墙钻隙- 成语解释:越墙、钻洞。指对女子作挑逗行为,借指男女偷情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 
- 挖墙角- 成语解释:比喻破坏对方的基础,拆对方的台。 
- 朽木不雕,粪墙不圬- 成语解释:圬:抹灰等瓦工作。 
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,污秽的土墙无法粉刷。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: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。 
- 宫墙重仞- 成语解释:宫:宫殿;重:多;仞:古代长度单位,周时为八尺,汉时为七尺。 
 比喻学问渊博,不可企及。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张》:“譬之宫墙……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。” 
- 逾墙钻穴- 成语解释:亦作“逾墙钻蠙”。亦作“逾墙窥蠙”。语本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 
 ”后以“逾墙钻穴”指男女偷情。- 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 
- 逾墙窥隙- 成语解释:指男女偷情。 - 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 
- 东墙处子- 成语解释:指邻居的处女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,则得妻;不搂则不得妻;则将搂之乎?” 
- 阋墙御侮- 成语解释:阋:争吵;阋墙:兄弟相争于内;御侮:抵御外敌。 
 比喻虽有内部争吵,仍能一致对外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棠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(侮)。每有良朋,烝也无戎。” 
- 萧墙之衅- 成语解释:因内部问题而引起的危机。 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谢晦传》:庐陵之事,不由傍人,内积萧墙之衅,外行叔段之罚,既制之有主,臣何预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