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14个)

  • 有耳

    gé qiáng yǒu ěr

    成语解释:隔着一道墙,也有人偷听。比喻即使秘密商量,别人也可能知道。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,免得泄露。

    成语出处:管仲《管子・君臣下》:“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

  • 而立

    miàn qiáng ér lì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不学之人,如面对墙壁而立,一无所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。”孔安国传:“人而不学,其犹正墙面而立。”

  • 之变

    xiāo qiáng zhī biàn

    成语解释: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。
    产生于家中的祸乱,比喻由内部原因所致的灾祸、变乱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后妃传・熙宗悼平皇后》:“海陵本怀觊觎,因之疑畏愈甚,萧墙之变,从此萌生矣。”

  • 路柳

    lù liǔ qiáng huā

    成语解释:路边的柳,墙旁的花。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。也指妓女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王晔《水仙子・答》曲:“从来道水性难拿,从他赸过,由他演撒,终只是个路柳墙花。”

  • 铁壁

    tóng qiáng tiě bì

    成语解释:铜做的城墙;铁打的营垒。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事物。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谢金吾》楔子:“孩儿此一去,随他铜墙铁壁,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。”

  • 见羹

    jiàn qiáng jiàn gē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念念不忘先贤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李固传》:“昔尧殂之后,舜仰慕三年,坐则见尧于墙,食则睹尧于羹。”

  • 祸起

    xiāo qiáng huò qǐ

    成语解释: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。
   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。比喻内部发生祸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:“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

  • 里开花外香

    qiáng lǐ kāi huā qiáng wài xiā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人做出了成绩,内部还不知道,外面人倒先知道了。比喻成绩不受本部门重视,却为其他部门赏识。

    成语出处:海岩《死于青春》:“墙里开花墙外香,都这样儿,不做就算了。”

  • 蠹众木折,隙大

    dù zhòng mù zhé , xì dà qiáng huài

    成语解释:蠹:蛀虫;折:断;隙:缝隙。
    蛀虫多了,木头就要折断。墙缝大了就要倒。比喻为害太多,必定造成灾祸,错误不及时纠正,就会造成祸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卫・商鞅《商君书・修权》:“蠹众而木折,隙大而墙坏。”

  • 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

    gé qiáng xū yǒu ěr , 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

    成语解释:须:应当。
    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孟德耀《举案齐眉》第二折:“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。这小贱人无理,瞒着老夫,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。”

  • 兄弟阋,外御其侮

    xiōng dì xì qiáng , wài yù qí wǔ

    成语解释:阋:争吵;墙:门屏;御:抵御。
    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一致对外。

    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30回:“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。蜗角纷争,惟利是务。”

  • 兄弟阋于,外御其侮

    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 , wài yù qí wǔ

    成语解释:阋:争吵;墙:门屏。
    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常棣》:“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。”

  • 之祸

    xiāo qiáng zhī huò

    成语解释: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。
    产生于家中的祸乱,比喻灾祸、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董卓议立陈留王》:“速提雄虎之师,克定萧墙之祸。”

  • wā qiáng jiǎo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拆台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问题》:“彼此不挖墙脚,彼此不在对方军政军内组织秘密支部。”

  • 避世

    bì shì qiáng dōng

    成语解释:指隐居于市井贩夫之中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逸民传・逢萌》:“君公(王君公)遭乱独不去,侩牛自隐。时人谓之论曰:‘避世墙东王君公。’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