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43个)

  • 铜琶

    tóng pā tiě bǎn

    成语解释:铜琶、铁板:两种伴奏乐器。
    用铜琵琶、铁绰板伴唱。形容气慨豪迈,音调高亢的文辞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俞文豹《吹剑续录》:“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,唱‘杨柳外晓风残月’。学士词,须关西大汉持铁板,唱‘大江东去’。”

  • 银钩

    yín gōu tiě huà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铁画银钩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欧阳洵《用笔论》:“徘徊俯仰,容与风流,刚则铁画,媚若银钩。”

  • 丹书

    dān shū tiě qì

    成语解释: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
   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高帝纪下》:“又与功臣剖符作誓,丹书铁契,金匮石室,藏之宗庙。”

  • 铜山

    tóng shān tiě bì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坚固的防御物。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李伯玉传》:“赵汝腾尝荐八士,各有品目,于伯玉曰:‘铜山铁壁。’立朝风节,大较似之。”

  • 人心似,官法如炉

    rén xīn sì tiě , guān fǎ rú lú

    成语解释:即使人心像铁一样坚硬,也抗不过像熔炉一样的法律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四折:你待结绸缪,我怕遭刑狱。我人心似铁,他官法如炉。

  • 南山

    nán shān tiě àn

    成语解释:指已经判定、不可改变的案件。

    成语出处:典出《新唐书・李元纮传》:“元纮早修谨,仕为雍州司户参军。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,百司顺望风指,尝与民竞碾硙,元纮还之民。长史窦怀贞大惊,趣改之,元纮大署判后曰:‘南山可移,判不可摇也。’”

  • 铜唇

    tóng chún tiě shé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雄辩的口才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3回:“不得贤弟自来力救,便有铜唇铁舌,也和他分辩不得。”

  • 生光

    wán tiě shēng guāng

    成语解释:硬铁放出光辉。比喻人遇到好的机会就会大为改观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4回:“俗语道得好:运去黄金减价,时来顽铁生光。”

  • 银山

    yín shān tiě bì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十分坚固,不可摧毁的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0卷:“元城在南都,似个银山铁壁。”

  • 铜围

    tóng wéi tiě mǎ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坚固的阵势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:“奔突飘忽于铜围铁马之中,为意大利国民一天然之陆军学校。”

  • 车辖

    chē xiá tiě jìn

    成语解释:把铁销子都磨光了。形容旅途遥远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崔豹《古今注・舆服第一》载:越裳氏来进贡,找不到回去的路,周公用指南车把使者送回国,等到回来时,车辖都磨光了。

  • 杀人

    cùn tiě shā rén

    成语解释:一寸长的短兵器即可以杀人。比喻事物主要是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七卷:“譬如人载一车兵器,弄了一件,又取出一件来弄,便不是杀人手段;我则只有寸铁,便可杀人。”

  • 钉嘴

    dīng zuǐ tiě shé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嘴硬,不认错,不服输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四折:“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。钉嘴铁舌,铜头铁额,火眼金睛,都来问禅。”

  • 钢浇

    gāng jiāo tiě zhù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坚毅顽强。

    成语出处:光未然《英雄钻井队》诗:“钢浇铁铸的活雷锋啊!抖一抖满身的泥土,又投入火热的斗争。”

  • 钢打

    gāng dǎ tiě zhù

    成语解释:铸:铸造。
    形容物体坚固或人性格刚毅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・法秀圆通禅师》:“任是纯钢打就生铁铸成,也须额头汗出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