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74个)

  • 头破

    tóu pò xuè liú

    成语解释:打破了头;血流出来了。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吕道生《定命录・桓臣范》:“其如果偷两千而去,至徐州界,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。”

  • 腥风

    xīng fēng xuè yǔ

    成语解释:风里夹着腥味,雨点带着鲜血。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腥风血雨难为我,好个江山忍送人。”

  • 奋战

    yù xuè fèn zhàn

    成语解释:浴血:浑身是血;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。

    成语出处: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六章:“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,不是浴血奋战,就是急行军转移。”

  • 有肉

    yǒu xuè yǒu ròu

    成语解释: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;内容充实。

    成语出处:秦牧《艺海拾贝・核心》:“但是总觉得那种思想交锋并不是有声有色,有血有肉,语言独特,激动人心的。”

  • yǐ xuè cháng xuè

    成语解释: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。指杀敌报仇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忽然想到》:“倘有敌人,我们就早该抽刃而起,要求‘以血偿血’了。”

  • 漂橹

    liú xuè piāo lǔ

    成语解释:橹:盾牌。
    血流成河,可以漂浮盾牌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伏尸百万,流血漂橹。”

  • 淋漓

    xiān xuè lín lí

    成语解释:淋漓:不停往下滴落的样子。
    形容鲜血流淌不止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四折:“猿背弯躬,醉眼朦胧,腰项斜称,呀!他可早鲜血淋漓了战袍领!”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七十一回:“也有打破头的,鲜血淋漓,好不惨伤。”

  • 军不

    jūn bù xuè rèn

    成语解释:兵器上没有血。谓未交锋就取得胜利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蜀・诸葛亮《为后帝伐魏诏》:“故鸣条之役,军不血刃,牧野之师,商人倒戈。”

  • 打落牙齿和

    dǎ luò yá chǐ huò xiě tūn

    成语解释:和:混合。
    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为了团结,为了大敌当前,顾全抗战,只好‘打落牙齿和血吞’。”

  • 伏尸百万,流千里

    fú shī bǎi wàn , liú xuè qiān lǐ

    成语解释:伏尸:横尸在地。
    形容杀人众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魏策》: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”

  • 债要用来还

    xuè zhài yào yòng xuè lái huán

    成语解释:血债:未报的杀人仇恨。
    欠下杀人害命的深仇,必须以死来偿还。

    成语出处:曲波《桥隆飙》:“同志们,走!血债要用血来还,欠一分也不成!”

  • 杀人须见,救人须救彻

    shā rén xū jiàn xiě , jiù rén xū jiù chè

    成语解释:杀人必须要看到流血,救人必须彻底。比喻做事要认真彻底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鲁智深道:‘杀人须见血,救人须救彻。洒家放你不下,直送兄弟到沧州。’”

  • 漂杵

    liú xuè piāo chǔ

    成语解释:杵:捶衣棒。
    血流成河,可以漂浮盾牌。形容死伤惨重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禹庙赋》:“流血漂杵,方自此始。”

  • 盐车

    hàn xuè yán chē

    成语解释:骏马拉运盐的车子。“汗血”,骏马。语出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;“盐车”,语出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
    ”后以“汗血盐车”喻人才埋没受屈。

    成语出处:“汗血马”,在我国又称天马、大宛马,语出《史记・大宛列传》;“盐车”,语出《战国策・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”

  • 自污

    pēn xuè zì wū

    成语解释:含血喷人,却先污己口。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、攻击他人,结果却先害了自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答操江胡玉吾》:“窥窃虚名,而不自知先陷于大群之罪,所谓喷血以自污,求名而不得,可恶也,亦可哀也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