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610个)

  • 虎虎

    mǎ mǎ hǔ hǔ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做事不认真;不仔细。

    成语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二:“单办那八个厂,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。”

  • qí mǎ zhǎo mǎ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东西就在这里;却还到外去找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1回:“彼时间骑马寻马,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,赚上百十两扣头,就有在里头了。”

  • 兵荒

    bīng huāng mǎ luàn

    成语解释:兵、马:指战争;荒:荒乱。
    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。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;混乱的情景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马乱,定然遭驱被掳。”

  • 兵强

   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

    成语解释:兵力强盛;马匹肥壮。形容军队实力强;富有战斗力。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杂传十三・安重荣传》:“尝谓人曰:‘天子宁有种耶?兵强马壮者为之尔。’”

  • 牛不相及

  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

    成语解释:风:放逸;走失;及:到达;碰头。
    指两地相隔很远;即使马、牛走失;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。另种说法:兽类雌雄相诱叫“风”;马和牛不同类;不致相诱。
    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四年》:“君处北海,寡人处南海,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”

  • 轻裘

    féi mǎ qīng qiú

    成语解释:裘:皮衣。
    骑的是好马;穿的是裘衣。形容生活豪华奢侈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”

  • xià mǎ wēi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,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:“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,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,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。”

  • 牛头不对

  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・苏知县罗衫再合》:“见鬼,大爷自姓高,是江西人,牛头不对马嘴!”

  • 当活

    sǐ mǎ dāng huó mǎ yī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,仍然抱万一希望,积极挽救。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顾张思《土风录》第13卷:“知不可救,姑且医治曰‘死马当活马医’。”

  • 驴唇不对

  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说话写文章;前言不搭后语;两不相合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9卷:“驴唇马嘴夸我解问,十转五绕你从朝。”

  • 不吃回头草

    hǎo mǎ bù chī huí tóu cǎo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。

    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卷:“好马不吃回头草,我既出了门,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。”

  • 一言既出,驷难追

    yī yán jì chū , sì mǎ nán zhuī

    成语解释:驷马: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。
    一句话说出了口;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;形容话已说出口;没法再收回。也作“一言出口;驷马难追”或单作“驷马难追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李寿卿《伍员吹萧》第三折:“大丈夫一言既出;驷马难追;岂有反悔之理。”

  • 昭之心,路人皆知

  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, lù rén jiē zhī

    成语解释:路人:路上的人,指所有的人。
   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高贵乡公传》斐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”

  • 路遥知力,日久见人心

    lù yáo zhī mǎ lì , rì jiǔ jiàn rén xīn

    成语解释: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,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一折:“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,若有些儿好歹,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,可不道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”

  • 失之瘦,相士失之贫

    xiàng mǎ shī zhī shòu , xiàng shì shī zhī pín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