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610个)

  • 蛛丝

    zhū sī mǎ jì

    成语解释:蜘蛛丝;马蹄痕。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。蛛丝:蜘蛛丝;马迹:马蹄印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杨筠松《龙经・武曲星》:“抛梭马迹,蛛丝长,梭中自有丝不断。”

  • 上任

    zǒu mǎ shàng rèn

    成语解释:官员到职上任。指开始担任某项职务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:“车驾必谋幸蜀,先以称公走马赴任。”

  • 劳顿

    ān mǎ láo dùn

    成语解释:骑马赶路过久,劳累疲困。形容旅途劳累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兴儿,我一路上鞍马劳顿,我权且歇息。”

  • 人喊

    rén hǎn mǎ sī

    成语解释:嘶:马叫。
    人人在呐喊;马在嘶叫。形容喧闹嘈杂的声音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4卷:“只听得外面喧嚷,似有人喊马嘶之声,渐渐近前堂来。”

  • 赴任

    zǒu mǎ fù rèn

    成语解释:走马:骑着马跑;任:职务。
    旧指官吏到任。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四:“先以陈公走马赴任,乃树一魁妖,共翼佐之。”

  • 猴年

    hóu nián mǎ yuè

    成语解释:猴、马:十二生肖之一。
    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。也作“驴年马月”、“牛年马月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第四章:“斗斗斗,一直斗到猴年马月,天下一统,世界大同。”

  • 权移鹿

    quán yí mǎ lù

    成语解释: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。谓恃权专横跋扈,任意颠倒是非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秦・赵高指鹿为马事。

  • 獐麇鹿

    zhāng jūn mǎ lù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西湖志余》卷二十五:“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,盖四物善骇,见人则跳跃自窜。”

  • 驴唇

    lǘ chún mǎ zuǐ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说话写文章,前言不搭后语,前后矛盾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文偃禅师》:“若是一般掠虚汉,食人涎唾,记得一堆一担骨幢,到处逞驴唇马嘴。”

  • 驴前

    lǘ qián mǎ hòu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一切受人支配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良价禅师》:“苦哉苦哉,今时人例皆如此,只是认得驴前马后将为自己,佛法平沉,此之是也。”

  • 驴年

    lǘ nián mǎ yuè

    成语解释:不可知的年月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斌《红旗谱》:“严志和听涛他娘说得也有理,又说:‘吞了这口气吧!过个庄稼日子,什么也别扑摸了。即便有点希望,又在那个驴年马月呢?’”

  • 驴头不对

   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。同“驴唇不对马嘴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52回:“陈正公听了这些话,驴头不对马嘴,急了一身的臭汗。”

  • 之功

    hàn mǎ zhī gōng

    成语解释:谓战功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谠《唐语林・补遗一》:“遂良出自草茅,无汗马之功,蒙先帝殊遇,以有今日。”

  • 放牛

    guī mǎ fàng niú

    成语解释: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
  • 兵慌

    bīng huāng mǎ luà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陆华甫《双凤记》第二一折:“乱纷纷东逃西窜,闹烘烘兵慌马乱,一路奔回气尚喘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