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在中间的成语(共245个)
不为五斗米折腰
成语解释:五斗米:指微薄的俸禄;折腰:下拜,弯腰行礼。
比喻为人清高,有骨气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陶潜传》: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”
伸手不见五指
成语解释: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只听得一阵风过处,天昏地黑,鬼哭神嚎,眼前伸手不见五指,一时晕倒了。”
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
成语解释: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,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。
成语出处: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‘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’机器当然应有尽有,就是不大牢。”
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
成语解释:比喻心情不安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,暗暗地寻思道:‘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,如何这般相待,不许人动身?’”
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
成语解释:落:下降。
比喻心情不安。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似的,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,一霎也站脚不住。”
九五之尊
成语解释:九五:指帝位。
旧指帝王的尊位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干》:“九五,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”
一目五行
成语解释:犹一目十行。
成语出处:《辽史・杨遵勖传》:“天下之事,丛于枢府,簿书填委。遵勖一目五行俱下,判决如流。”
目迷五色
成语解释:迷:迷乱;五色:指各种颜色。
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。形容色彩纷呈;使人眼花缭乱;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;辨不清本质所在。成语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。”
学富五车
成语解释:学问很多;有五车书。形容读书很多;学识渊博。富:丰富;五车:指五车书;形容书很多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
十围五攻
成语解释: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,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。
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谋攻》:“故用兵之法,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。”
三江五湖
成语解释: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。②江河湖泊的泛称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鲁・尸佼《尸子》下卷:“取玉甚难,越三江五湖,至昆仑之山,千人往,百人反,百人往,十人反。”
一五一十
成语解释:五个;十个地计数。指原原本本;清清楚楚;毫无遗漏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:“这妇人听了这话,也不回言,却踅过来,一五一十,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。”
四分五裂
成语解释:形容不完整;不集中;不团结;不统一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魏策一》:“魏南与楚而不与齐,则齐攻其东;东与齐而不与赵,则赵攻其北;不合于韩,是韩攻其西;不亲于楚,则楚攻其南;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!”
十变五化
成语解释:谓变化多端。
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归心》:“世有祝师及诸幻术,犹能履火蹈刃,种瓜移井,倏忽之间,十变五化。”
三番五次
成语解释:形容次数很多。番:次数;遍数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三番五次,缠的老和尚急了,说道:‘你是何处光棍,敢来闹我们!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