亡在中间的成语(共170个)
存亡未卜
成语解释:卜:猜测,估计。
或是活着,或是死了,不能预测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七卷:“况宗族远离,夫家存亡未卜,随缘快活,亦足了一生矣。”
破国亡宗
成语解释:国家毁灭,宗族消亡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东坡志林》第五卷:“用商鞅桑宏羊之术,破国亡宗者皆是也。”
兴亡祸福
成语解释:兴盛和灭亡,灾祸和幸福。泛指一切遭遇。
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二折:“这七条弦兴亡祸福都相应,端的个圣贤可对,神鬼堪惊,俗怀顿爽,尘虑皆清。”
存亡续绝
成语解释:见“存亡继绝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龚自珍《古史钩沉论二》:“天生孔子不后周,不先周也,存亡续绝,俾枢纽也。”
丧胆亡魂
成语解释:形容害怕到了极点。
成语出处:元・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第二折:“但凡拿住的人呵,见了俺丧胆亡魂,今朝拿住这斯,面不改色。”
臧穀亡羊
成语解释:《庄子·骈拇》载,臧、穀二人牧羊,臧挟策读书,穀博塞以游,皆亡其羊。后因以为典,喻事不同而实则一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和刘道原〈咏史〉》:“仲尼忧世接舆狂,藏穀虽殊竟两亡。”
臧穣亡羊
成语解释:《庄子·骈拇》载,臧、穣二人牧羊,臧挟策读书,穣博塞以游,皆亡其羊◇因以为典,喻事不同而实则一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和刘道原〈咏史〉》:仲尼忧世接舆狂,藏穣虽殊竟两亡。
齿亡舌存
成语解释:亡:脱落,不存在。
牙齿都掉了,舌头还存在。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,柔软的常能保全。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敬慎》:“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”
渡江亡楫
成语解释:亡:同“无”;楫:船桨。
过江时船上没有桨。比喻没有准备,没有必要的凭借。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贾谊传》:若夫经制不定,是犹度江河亡维楫,中流而遇风波,船必覆矣。
国亡种灭
成语解释:国家被瓜分,种族被灭绝。
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孙文学说》第三章:彼欧美学者于埃及、巴比伦之字,国亡种灭,久不适于用者,犹不惮搜求破碎,复其旧观。
魂亡魄失
成语解释:魂、魄:即迷信所说的灵魂。
形容万分惊恐,不知所措;有时也指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。成语出处:汉・杨雄《羽猎赋》:“魂亡魄失。”
家亡国破
成语解释:国家覆灭、家庭毁灭。
成语出处:晋・刘琨《答卢谌书》:“国破家亡,亲友雕残。”
破国亡家
成语解释:国家覆灭、家庭毁灭。
成语出处:唐・汪遵《咏酒二首》诗:“后人不识前贤意,破国亡家事甚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