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89个)

  • 瓦釜

    huáng zhōng wǎ fǔ

    成语解释:瓦釜:泥土烧成的大锅,用作乐器,音调最为低。
    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;贤才和庸才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
  • 毁弃

    huáng zhōng huǐ qì

    成语解释:毁:毁坏;弃:抛弃;黄钟:古乐器;音调最为洪亮。
    黄钟被毁坏被抛弃。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 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:“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,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
  • 掩耳

    dào zhōng yǎn ěr

    成语解释: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
    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
  • 鼎食

    dǐng shí zhōng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钟:古代乐器;鼎:古代炊器。
    击钟列鼎而食。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货殖列传》:“洒削,薄技也,而郅氏鼎食。马医浅方,张里击钟。唐・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闾阎扑地,钟鸣鼎食之家。”

  • 暮鼓

    chén zhōng mù gǔ

    成语解释:暮:傍晚。
    佛教规矩,寺里晚上打鼓,晚上敲钟。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短歌行》:“百年鼎鼎世共悲,晨钟暮鼓无休时。”

  • 一见

    yī jiàn zhōng qíng

    成语解释:钟:集中;专注。
    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墨浪子《西湖佳话》:“乃蒙郎君一见钟情,故贱妾有感于心。”

  • 鼎食

    jī zhōng dǐng shí

    成语解释:打钟列鼎而食。形容贵族或富人生活奢华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击钟鼎食,连骑相过。”三国・魏・嵇康《卜疑》:“宁聚货千亿,击钟鼎食;枕藉芬芳,婉脔美色乎?”

  • 暮鼓

    zhāo zhōng mù gǔ

    成语解释:佛寺晨撞钟,暮击鼓以报时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咸用《山中》诗:“朝钟暮鼓不到耳,明月孤云长挂情。”

  • 铜山西崩,洛东应

    tóng shān xī bēng , luò zhōng dōng yì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铜山西崩,灵钟应应。”

  • 毁弃,瓦釜雷鸣

    huáng zhōng huǐ qì , wǎ fǔ léi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,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,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卜居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
  • 毁弃,瓦缶雷鸣

    huáng zhōng huǐ qì , wǎ fǒu léi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黄钟:大钟;瓦缶:瓦锅。
    黄钟被砸烂抛置一边,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,而无才德的人却身居高位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下卷:“鼠辈鸱张其若是哉!黄钟毁弃,瓦缶雷鸣。蠢兹幺幺,毒害乃尔。”

  • 掩耳

    qiè zhōng yǎn ěr

    成语解释:掩耳:捂住耳朵。
    捂住耳朵偷钟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宣帝纪》:“亦犹窃钟掩耳,以众人为不闻;锐意盗金,谓市中为莫睹。”

  • 长弃

    huáng zhōng cháng qì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黄锺毁弃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叶生》:“公一日谓生曰:‘君出余绪,遂使孺子成名。然黄钟长弃奈何!’”

  • 为铎

    huǐ zhōng wéi duó

    成语解释:将钟改铸为铃。毁大物为小物,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说林训》:“心所说,毁舟为杕;心所欲,毁钟为铎。”

  • 气杀

    qì shā zhōng kuí

    成语解释:气:气恼。
    比喻因愤怒而脸色难看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离婚》:“他们就是专和我作对,一个个都像个‘气杀钟馗’。”

© 2017-2025 古诗网 | 古诗大全 | 诗词名句 | 国学典籍

粤ICP备2022032739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