荡在中间的成语(共97个)
东荡西除
成语解释:指四处征伐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九回:“昔日魏武祖皇帝,东荡西除,南征北讨,非容易得此天下。”
心荡神怡
成语解释:见“心荡神摇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0回:“炀帝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,不觉心荡神怡,忍不住立起身来,好像元宵走马灯,团团的在中间转。”
弃家荡产
成语解释:犹倾家荡产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然尊大人所以怒兄者,不过为迷花恋柳,挥金如土,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,不堪承继家业耳!”
心荡神迷
成语解释:荡:摇动。
形容心神不定,难以自持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八回:“阳衍正在心荡神迷,一闻此语,慌忙接过芍药道:'承女郎见爱,何福能消!但未识芳闺何处?'”
破家荡产
成语解释:耗尽家产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11卷:“狭乡富家,靳靳自足,一被应役,无不破家荡产。”
游荡不羁
成语解释:游乐放荡,不受拘束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七卷:“殊少为士人,游荡不羁。”
拆家荡产
成语解释:拆:拆散;荡:弄光。
家庭败落,丧失全部家产。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十卷:“只因有个人家,也为内眷有些妒忌,做出一场没了落事,几乎中了人的机谋,哄弄出拆家荡产的事来。”
跌荡风流
成语解释: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。同“跌宕风流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余怀《板桥杂记・珠市名妓附见》:“白门娟娟静美,跌荡风流,能度曲,善画兰。”
跌荡放言
成语解释:跌荡:放纵不拘;放:粗放,豪放。
行为放纵,语言豪放。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孔融传》: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。
荡荡之勋
成语解释:荡荡:广大的样子。
指极大的功劳。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邓皇后传》:荡荡之勋,可诵而不可名。
荡荡悠悠
成语解释:形容飘忽不定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枉费了意悬半世心,好一似荡荡悠悠三更梦。
荡荡默默
成语解释:形容心神不宁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运》:北门成问于黄帝曰:‘帝张威池之乐于洞庭之野,吾始闻之惧,复闻之怠,卒闻之而惑,荡荡默默,乃不自得。’
涤瑕荡秽
成语解释:涤:清除;瑕:玉上的斑点;荡:清除;秽:肮脏。
指清除旧的恶习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于是百姓涤瑕荡秽,而镜至清。”
东荡西驰
成语解释:犹言东征西讨。
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汉王乘那项王火咸阳,弑义帝,降子婴,东荡西驰的时候,早暗地里间道入关,进位称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