荡在中间的成语(共97个)
回肠荡气
成语解释:荡:动摇。
使肝肠回旋;使心气激荡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;耐人寻味。成语出处:清・龚自珍《夜坐》:“功高拜将成仙外,才尽回肠荡气中。”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
成语解释:征:征战;荡:扫荡。
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成语出处:晋剧《打金枝》第二场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,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。”
闯荡江湖
成语解释:指奔走四方,在外谋生。
成语出处:清・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60回:“老英雄马元章在外面闯荡江湖数十年,永远不跟绿林人搭过伴。”
浪荡乾坤
成语解释:浪荡:同“朗朗”,明朗;乾坤:天地。
形容政治清明,天下太平。成语出处:元・李文蔚《燕青博鱼》第一折:“清平世界,浪荡乾坤,你怎么当街里打人。”
动荡不定
成语解释:荡:摇动。
动荡摇摆,不安定。形容局势不稳定,不平静。成语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7章:“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,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。”
动荡不安
成语解释:荡:摇动。
动荡摇摆,不安定。形容局势不稳定,不平静。成语出处:欧阳山《三家巷》第十八章:“他和陈文婷谈起,两人都觉得纵然社会上动荡不安,革命的前途还是光明的,乐观的。”
坦荡如砥
成语解释:坦荡:宽广平坦;砥:磨刀石。
平坦得像磨刀石。成语出处:茅盾《白杨礼赞》:“黄与绿主宰着,无边无垠,坦荡如砥。”
跌荡不羁
成语解释: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。同“跌宕不羁”。
成语出处:《宣和书谱・石延年》:“遂入馆,然跌荡不羁,剧饮尚气节,视天下无复难事,不为小廉曲谨以投苟合。”
流荡忘反
成语解释:流荡:流浪;反:同“返”,回家。
指长期在外面飘泊而不知返回。成语出处:宋・王禹偁《答张知白书》:“后人流荡忘反,盖其得也,荐宗庙,插管弦。”
跌荡不拘
成语解释: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。同“跌宕不羁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袁黄、王世贞《纲鉴合编・宋纪・武帝》:“八月,宋主杀中书令王僧达,僧达幼聪警能文,而跌荡不拘。”
涤瑕荡垢
成语解释:见“涤瑕荡秽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》诗:“迁者追回流者还,涤瑕荡垢朝清班。”
焚巢荡穴
成语解释:比喻彻底摧毁。
成语出处:明・唐顺之《牌》:“各处劲兵前来,焚巢荡穴,不留一人,乃已。”
心荡神驰
成语解释:心神飘荡,不能控制自己。
成语出处:刘心武《钟鼓楼》第二章:“那是他精神生活所达到的一个高峰,至今回忆起来,还不禁心荡神驰。”
心荡神移
成语解释:像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激起强烈情绪,神魂颠倒,不能自持。
成语出处:张贤亮《青春期》:“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,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