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在中间的成语(共57个)
- 克己奉公- 成语解释:克己:克制自己的私欲;奉公:以公事为重。 
 指严格要求自己;一心为公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祭遵传》:“遵为人廉约小心,克己奉公,赏赐辄尽与士卒,家无私财。” 
- 洁己奉公- 成语解释:保持自身廉洁,一心奉行公事。 -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林邑传》:“法命肃齐,文武毕力,洁己奉公,以身率下。” 
- 砥节奉公- 成语解释:磨砺名节,奉行公事。 -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周延传》:“延颜面寒峭,砥节奉公。权臣用事,政以贿成,延未尝有染。”《明史・梁材传》:“砥节守公如一日,帝眷亦甚厚。” 
- 灭私奉公- 成语解释:灭:消灭。 
 消灭私念,一心为公。- 成语出处:唐・元稹《崔倰授尚书户部侍郎制》:“辟名用物者逃无所入,灭私奉公者得以自明。” 
- 廉洁奉公- 成语解释:廉洁:清白;奉公:奉行公事。 
 指人不贪污;不受贿;一心为公。- 成语出处:孙力《都市风流》第12章:“你廉洁奉公,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?” 
- 洗手奉职- 成语解释:洗手:使手干净,比喻廉洁;奉职:担任职务。 
 比喻忠于职守,廉洁奉公。-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》:“建中四年,侍郎赵赞为度支使,荐公为监察御史,主馈给渭桥以东军,洗手奉职,不以一钱假人。” 
- 阿谀奉承- 成语解释:阿谀:用好听的话讨好人;奉承:恭维;讨好。 
 巴结拍马;说恭维人的话;向人讨好。- 成语出处:明・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八回:“他却小器易盈,况且是个小人,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。” 
- 百般奉承- 成语解释: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金线池》:“巴不得接着子弟,就是钱龙入门,百般奉承他,常怕一个留他不住,怎么刚刚三日,便要赶他出门?” 
- 以一奉百- 成语解释:奉:供养。 
 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。指生产的人少,消费的人多。- 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浮侈》:“一夫耕,百人食之;一妇桑,百人衣之;以一奉百,孰能供之?” 
- 阳奉阴违- 成语解释:阳:表面;奉:奉行;遵守;阴:背后;暗里;违:违背。 
 表面上遵从;暗地里违背。- 成语出处:明・范景文《革大户行召募疏》:“如有日与胥徒比,而阳奉阴违,名去实存者,断以白简随其后。” 
- 信受奉行- 成语解释:信:信仰;奉:执行。 
 接受教诲,虔敬奉行。比喻坚信不移,奉行不悖。- 成语出处:《仁王经・末》:“一切大众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” 
- 无可奉告- 成语解释:没有什么可以告诉对方的。 - 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不知道》:“这个不知道其实是‘无可奉告’,比‘不能奉告’或‘不便奉告’语气略觉轻些。” 
- 恕不奉陪- 成语解释:对不起,我不能陪伴你了。 
- 赤心奉国- 成语解释:赤:火红色,比喻真纯;赤心:忠心。 
 形容赤胆忠心,为国效力。- 成语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・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》:“莫不赤心奉国,忠孝全身。” 
- 等因奉此- 成语解释:旧时公文用语。“等因”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“上文”;“奉此”用以引起表示重心所在的“下文”。现多比喻例行公事;官样文章。 - 成语出处:邹韬奋《抗战以来・对保障人民权利的再呼吁》:“否则岂不仍是‘等因奉此’的一纸公文在老爷们的桌上转来转去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