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在中间的成语(共168个)
高处不胜寒
成语解释:胜:承受,经得起。
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。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水调歌头・丙辰中秋兼怀子由》词: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”
穴处野居
成语解释:穴:洞;处:居住。
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。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。成语出处:汉・陆贾《新语・道基》:天下人民,野居穴处,未有室屋,则与禽兽同域。
得饶人处且饶人
成语解释:指做事不要做绝,须留有余地。
成语出处:《唾玉集・常谈出处》:“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,常饶人先,其诗曰:‘自出洞来无敌手,得饶人处且饶人。’”
逃生不避路,到处便为家
成语解释:指人在逃生时慌不择路,只要有地方躲藏就可以安家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这鲁达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,正是‘逃生不避路,到处便为家’。”
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
成语解释:一口粥,一口饭,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。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,爱惜粮食。
成语出处:清・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
成语解释: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,却在无意中得到了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・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金满将大门闭了,两个促膝细谈。正是: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”
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
成语解释: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,却在无意中得到了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・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金满将大门闭了,两个促膝细谈。正是: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”
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
成语解释:到处寻找都没找到,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8回:“往上一瞧,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,心中欢喜不尽,暗说道:‘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。’”
设身处地
成语解释:设:假设;处: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。
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。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礼记・中庸》注:“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。”
静如处女,动如脱兔
成语解释:处女:未嫁的女子;脱兔:逃跑的兔子。
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;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。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处女,敌人开户;后如脱兔,敌不及拒。”
守如处女,出如脱兔
成语解释:处女:未嫁的女子;脱兔:逃跑的兔子。
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;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。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处女,敌人开户;后如脱兔,敌不及拒。”
南郭处士
成语解释: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
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氵昬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后用以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。参见“滥竽充数”。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
绝处逢生
成语解释:绝处:死路。
在陷入绝望的困境中遇到了生路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喜得绝处逢生,遇着一个老者携杖而来。”
出处进退
成语解释:出仕或隐退。
成语出处:宋・王安石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功名成就,不居而去,其出处进退,又庶乎英魄灵气,不随异物腐散,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。”
人生何处不相逢
成语解释:〖释义〗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。
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若见雷州寇司户,人生何处不相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