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在中间的成语(共439个)
道不同,不相为谋
成语解释: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
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
成语解释:形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。
成语出处:《晏子春秋・问上》:百里而异习,千里而殊俗。
可同患,难处安
成语解释:患:患难;处:相处,交往。
只能共患难,不能同安乐。指忘恩负义的人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且勾践为人,可与同患,难与处安。”
生同衾,死同穴
成语解释:衾:被子。
生时共用一条被子,死后合一个坟墓。形容夫妻恩爱。成语出处:明・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・风月瑞仙亭》:“我既委身于你,乐则同乐,忧则同忧;生同衾,死同穴。”
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
成语解释:怜:怜惜。
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。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有福同享
成语解释:幸福来共同分离。
成语出处:清・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二十回:“彼此兄弟,自应有福同享。”
操戈同室
成语解释:指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。
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大总统劝告北军将士书》:“以满人窃位之私心,开汉族仇杀之惨祸,操戈同室,贻笑外人。”
功同赏异
成语解释:功:功劳;赏:赏赐。
指功劳相同而赏赐却不同。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元帝纪》:“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,罪均刑别则百姓惑。”
交口同声
成语解释:犹言众口一词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4卷:“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,交口同声,誉称晋王仁孝聪明,不似太子寡恩傲礼。”
仁同一视
成语解释:犹言一视同仁。
成语出处:《元典章・诏令一・成宗立皇太子诏》:“於戏!庆衍无疆,既正名于国,本仁同一视,尚均福于黎元。”
一辞同轨
成语解释:犹众口一词。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。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八奸》:“此皆俱进俱退,皆应皆对,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。”又《内储说上》:“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,举鲁国尽化为一,君虽问境内之人,犹不免于乱也。”
千里同风
成语解释:比喻天下太平。
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雷虚》:“夫千里不同风,百里不共雷。”
上下同门
成语解释:上下:指上一辈与下一辈。
姑婿与侄婿的互称。成语出处:唐・赵璘《因话录》卷三:“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,与李师稷及第。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,门生集候仆射,而李公在坐,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。”自注:“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,谓之上下同门。”
白首同归
成语解释:归:归向、归宿。
一直到头发白了,志趣依然相投。形容友谊长久,始终不渝。后用“白首同归”,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。成语出处:晋・潘岳《金谷集作诗》:“春荣谁不慕,岁寒良独希;投分寄石友,白首同所归。”
通同作弊
成语解释:作弊: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。
串通一起做坏事。成语出处:元・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你与孩儿通同作弊,乱我家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