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在中间的成语(共528个)
先忧事者后乐事,先乐事者后忧事
成语解释:先为事业而忧虑,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;事业未成先享乐,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。
成语出处:汉・戴德《大戴礼记・曾子立事》:“先忧事者后乐事,先乐事者后忧事。”
大事化小
成语解释:化:变。
经过妥善处理,将大事化成小事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7回:“他再借些,自然是大事化小,小事化无了。”
实事求是
成语解释:实事:客观事物;求:研究。
是:事物内部的规律性。
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河间献王刘德传》:“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,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。”
息事宁人
成语解释:息:平息;宁:安定。
指调解纠纷;使事情平息下来;使人们平安相处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章帝纪》:“其令有司,罪非殊死且勿案验,及吏人条书相告,不得听受,冀以息事宁人,敬奉天气。”
年事已高
成语解释:年事:年纪。
指一个人的岁数已经很大了。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虞荔传》:“卿年事已高,气力稍减。”
有事之秋
成语解释:指战争或多事故的年头。
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王罴王轨等传论》:“王思政驱驰有事之秋,慷慨功名之际。”
敬事不暇
成语解释:敬:恭敬。
事:侍奉,为他人效劳。
暇:空闲。
恭敬地为他人奔走效劳,忙得没有闲暇之时。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明宗纪》:“时议皆以为安重诲方弄国权,从荣诸王敬事不暇,独忌从珂威名,每于帝前屡言其短,巧作窥图,冀能倾陷。”
时移事改
成语解释:随着时间的流逝,世事也在改变。
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唐书・武皇纪下》:然则君臣无常位,陵谷有变迁,或棰塞长河,泥封函谷,时移世改,理有万珠。
慎小事微
成语解释: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齐・管仲《管子・君臣下》:“昔者圣王本厚民生,审知祸福之所生,是故慎小事微,违非索辨以根之。”
多一事不如少一事
成语解释:指不管闲事,事情越少越好。
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二回:“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,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弄得百事俱废,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?”
人逢喜事精神爽
成语解释: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。
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七回:“人逢喜事精神爽,闷向心来瞌睡多。”
一人做事一人当
成语解释:当:承担。
一个人做出的事情自己承担责任。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12回:“常言道:‘一人做事一人当。’岂敢连累父母?”
七事八事
成语解释:形容事情多而杂乱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1回:“家中正七事八事,听见薛嫂来说此话,唬得慌了手脚。”
一事无成
成语解释:连一样事情都没有做成。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;形容毫无成就。
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除夜寄微之》:“鬓毛不觉白毵毵,一事无成百不堪。”
百事无成
成语解释:犹言一事无成。什么事情都没成功。
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》诗:“更将何面上春台,百事无成老又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