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在中间的成语(共528个)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
成语解释:预:预先,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;立:成就;废:败坏。
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
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
成语解释:豫:通“预”,事先准备。
指做任何事情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
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
成语解释:对小事情不加计较,而对大事情则非常认真,坚持原则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吕端传》:太宗欲相端。或曰:‘端为人糊涂。’太宗曰:‘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’决意相之。
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
成语解释: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,任何困难都能克服。
成语出处:明・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38回: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既来至此,焉有怯进之理?”
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
成语解释:指本来没有事,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陆象先传》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扰之为烦耳。”
好事不出门,恶事传千里
成语解释: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坏事却传播得极快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自古道:‘好事不出门,恶事传千里。’不到半月之间,街坊邻舍,都知得了,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。”
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
成语解释:指只要有志向,有毅力,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9回:“这首不但好,而且新巧有意趣。可知俗语说:‘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’”
先忧事者后乐,先傲事者后忧
成语解释:先为事业而忧虑,后来就为事业的成功而安乐;事业未成先骄傲,后来就会为事业而忧虑。
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苑・谈丛》:“先忧事者后乐,先傲事者后忧。”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
成语解释:事:侍奉,服侍。
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49回:“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。我为隋臣,不能匡救君恶,致被逆贼所弑,不能报仇,而事别主,何面目立于世乎?”
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
成语解释:事:侍奉,服侍。
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田单列传》:“忠臣不事二君,贞女不更二夫。齐王不听吾谏,故退而耕子野。”
平生不作亏心事,夜半敲门不吃惊
成语解释: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
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成语出处:鲁迅《天花的蔷薇》:“‘平生不作亏心事,夜半敲门不吃惊。’乙校不自心虚,怎能给恐吓呢?”
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
成语解释:平生:有生以来;亏心:违背良心。
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。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