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的成语(共123个)
- 曲尽其妙- 成语解释: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。形容表达能力很强。 - 成语出处:晋・陆机《文赋》序:“故作《文赋》以述先士之盛藻,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,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。” 
- 挠直为曲- 成语解释:将直的拗成弯的。比喻变刚强正直为阿世取容。 - 成语出处:汉荀悦《汉纪・成帝纪二》:“挠直为曲,斫方为圆;秽素丝之洁,推亮直之心。” 
- 扭曲作直- 成语解释:比喻是非颠倒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岳伯川《铁拐李》第一折:“兄弟,您哥哥平日不曾扭曲作直,所以不走不逃。” 
- 曲尽人情- 成语解释:曲:委婉。 
 委婉巧妙地刻画人的心思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邵雍《观诗吟》:“爱君难得似当时,曲尽人情莫若诗。” 
- 曲尽其巧- 成语解释:曲:委婉细致。 
 曲折而委婉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》:“昔祖宗之朝,崇尚辞律,则诗赋之工,曲尽其巧。” 
- 拗曲作直- 成语解释:故意将错的说成对的。比喻是非颠倒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5卷:“方妈妈呆了半晌,开口不得,思想没收场,只得拗曲作直,说道:‘谁叫你私下通奸?我已告在官了。’” 
- 曲尽其态- 成语解释:曲:委婉细致。 
 曲折委婉地充分表达其姿态。形容表达技巧非常高明。- 成语出处:明・陶宗仪《辍耕录・叙画》:“画之为用大矣,盈天地间者万物,悉皆含豪运思,曲尽其态。” 
- 武断乡曲- 成语解释: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准书》:“当此之时,网疏而民富,役财骄溢,或至兼并豪党之徒,以武断于乡曲。” 
- 曲学阿世- 成语解释:歪曲自己的学术,以投世俗之好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儒林列传》:“务正说以言,无曲学以阿世。” 
- 远引曲喻- 成语解释:喻:譬喻。 
 说话不敢直言,以远离当前的事例来作引证,绕弯子以其他事来打比方。- 成语出处:《清史稿・太宗本纪》:“诸臣有艰苦之情,亦据实奏闻。苟不务直言,远引曲喻,剿袭纷然,何益于事?” 
- 郑卫之曲- 成语解释:郑卫: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。 
 指春秋战国时郑、卫等国的民间音乐。- 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宣帝纪》:“臣闻秦王好淫声,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曲。” 
- 泛应曲当- 成语解释:谓广泛适应,无不恰当。 - 成语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三:“若得胸中义理明,从此去量度事物,自然泛应曲当。” 
- 诘曲聱牙- 成语解释:形容文句艰涩,不通顺畅达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宋濂《文原》:“予窃怪世之为文者,不为不多,骋新奇者,钩摘隐伏,变更庸常,甚至不可句读,且曰: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。” 
- 挠曲枉直- 成语解释:指矫正曲直。 - 成语出处:汉・桓宽《盐铁论・大论》:“而欲废法以治,是犹不用隐斧斤欲挠曲枉直也。” 
- 旁指曲谕- 成语解释: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王禹偁《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》:“知属吏过失,未尝面言,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,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,旁指曲谕,微警戒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