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的成语(共328个)
东藏西躲
成语解释: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,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,枪刀剑戟都潎样。”
说东道西
成语解释:没有中心地随意说。
成语出处: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?”
东游西荡
成语解释:指到处游荡,不务正业。
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回:“他因没事干管理,东游西荡。”
日东月西
成语解释:比喻远隔两地,不能相聚。
成语出处:汉・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十六拍兮思茫茫,我与儿兮各一方。日东月西兮徒相望,不得相随兮空断肠。”
东奔西撞
成语解释: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。
成语出处:明・高濂《玉簪记・依亲》:“骤然起兵戈,扰攘。卷尘飞,东奔西撞,娇儿拆散知何往?”
东瞧西望
成语解释:指到处乱看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刘老老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,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,不免东瞧西望的。”
东补西凑
成语解释:指各处挪借,凑集款项。同“东挪西凑”。
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哀互生》:“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,还得跑北京,跑南京。”
东逃西窜
成语解释:四处逃亡与逃避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因那年避乱南奔,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,夫妻两口,凄凄惶惶,东逃西窜,胡乱的过了几年。”
东跑西颠
成语解释:比喻到处奔走。
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四:“他和他的那个组,打地,评等级,品好赖,劈青苗,东跑西颠,整整地忙了五天。”
各奔东西
成语解释:各:各自;奔:奔向。
各自走各自的路,借指分手。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72回:“大家撒腿就跑,各奔东西。”
东窗事犯
成语解释:见“东窗事发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孔文卿《东窗事犯》第二折:“吾乃地藏神,化为呆行者,在灵隐寺中,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。”
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
成语解释:南山:终南山。
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,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。成语出处:明・柯丹邱《荆钗记・庆诞》:“齐祝赞,愿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。”
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成语解释: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铜山西崩,灵钟应应。”
金乌西坠,玉兔东升
成语解释:金乌:太阳;坠:落下;玉兔:月亮。
太阳落山,月亮升起。成语出处: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3回:“一路说,一路行,不多时,早已金乌西坠,玉兔东升。”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
成语解释:征:征战;荡:扫荡。
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成语出处:晋剧《打金枝》第二场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,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