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的成语(共94个)
- 没根没底- 成语解释:指没有依据的事物、论点等。 - 成语出处:陈忠实《白鹿原》第十章:“你因啥说这种没根没底儿的话?” 
- 歇斯底里- 成语解释:情绪异常激动,举止失常。 - 成语出处:茅盾《严霜下的梦》:“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见许多狼,张开了锯样的尖嘴,在撕碎美丽的身体。” 
- 打破砂锅问到底- 成语解释: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。 - 成语出处:见“打破沙锅问到底”。 
- 打破砂锅璺到底- 成语解释:璺: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。 
 比喻追根究底。- 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破窑记》第二折:“端的是谁打了来?打破砂锅璺到底,俺娘将着一分充饥饭,俺爷抱着一套御寒衣,他两口儿都来到这里。” 
- 彻底澄清- 成语解释:彻底:水清见底;澄清:明净。 
 形容非常廉洁清白。指彻底清查,毫无保留。-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宋世良传》:“府君非惟善政,清亦彻底。” 
- 井底之蛙- 成语解释: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。比喻见识短浅的人。 -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” 
- 寻根究底- 成语解释:寻找根源;追究底细;弄清来龙去脉。寻:寻求;寻找;根:根源;根由;究:探究;追究;底:底细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9回:“刘姥姥是信口开河,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。” 
- 方底圆盖- 成语解释:方底器皿,圆形盖子。比喻事物不相合。 - 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兄弟》:“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,犹方底而圆盖,必不合矣。” 
- 知根知底- 成语解释:指有较深入的了解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79回:“惟有第四件最难,必须知根知底之人前去出首;不但出首,还要单上开封府出首去。” 
- 岗头泽底- 成语解释:唐代极重视世族,崔、卢、李、郑为甲门四姓,称卢氏为岗头卢,李氏为泽底李。泛称豪门世族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元稹《去杭州》:“骏骨凤毛真可贵,岗头泽底何足论。” 
- 打破沙锅问到底- 成语解释:问:同“璺”谐音;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或裂缝。 
 比喻对事情寻根究底。- 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觅巧了不可得,拙从何来?打破沙盆一问,狂子因此眼开,弄巧成拙,为蛇画足,何况头上安头,屋下安屋,毕竟巧者有余,拙者不足。” 
- 书囊无底- 成语解释: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送王郎》诗:“连床夜语鸡戒晓,书囊无底谈未了。” 
- 盘根问底- 成语解释:盘:仔细查问;问:寻问。 
 盘问、追究事情的根由。-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四十四回:“无如林之洋虽在海外走过几次,诸事并不留心,究竟见闻不广,被小山盘根问底,今日也谈,明日也谈,腹中所有若干典故,久已告竣。” 
- 干卿底事- 成语解释:干:关涉。 
 管你什么事?常用于讥笑人爱管闲事。- 成语出处:《南唐书・冯延巳》:“延巳有‘风乍起,吹皱一池春水’之句,元宗尝戏延巳曰:‘吹皱一池春水,干卿何事?’” 
- 伊于胡底- 成语解释:伊:句首助词;于:到;胡:何,哪;底:尽头。 
 到什么地步为止(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)。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小雅・小旻》:“我视谋犹,伊于胡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