积的成语(共147个)
积重难反
成语解释: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,很难改变。同“积重难返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陈六事疏》:“近来风俗人情,积习生弊,有颓靡不振之渐,有积重难反之几。若不稍加改易,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,一天下之心志。”
积劳成疾
成语解释:劳:劳累;疾:病。
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9回:“公孙归生,积劳成疾,卧不能起,城中食尽,饿死者居半,守者疲困,不能御敌。”
积露为波
成语解释:比喻积少成多。
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题龙堂僧募册》诗:“衲子欲言面羞涩,试介乌纱作檀越,积露为波江可得,东邻北里贤相识。”
累苏积块
成语解释: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。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。同“累块积苏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自拂水步至吾谷登南岩憩维摩寺》诗:“恍然生身色界上,累苏积块何足省。”
积忧成疾
成语解释:忧:忧虑。
长久忧虑就会得病。成语出处:宋・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・李逢吉裴度谏穆宗》:“崔发驱曳中人,诚大不恭,然其母年八十,自发下狱,积忧成疾,陛下方以孝理天下,所宜矜念。”
积羞成怒
成语解释:犹恼羞成怒。指羞愧至极,转生愤怒。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》:“既而臣民犯颜,友邦侧目,志不得逞,遂乃积羞成怒,大兴党狱。”
积毁销骨
成语解释:积毁:不止一次的毁谤;销:熔化。
一次又一次的毁谤;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。比喻毁谤中伤的可怕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张仪列传》:“积羽沉舟,群轻折轴,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”
堆山积海
成语解释:形容东西极多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6回:“别讲银子成了粪土,凭是世上有的,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。”
厝火积薪
成语解释:厝:同“措”;放置;薪:柴草。
把火置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。比喻潜隐着极大的祸患。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贾谊传》:“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,方今之势,何以异此。”
铢积寸累
成语解释:一铢一寸地积累起来。铢:古代重量单位;据说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裙靴铭》:“寒女之丝,铢积寸累;天步所临,云蒸雷起。”
积小成大
成语解释:积累少量的东西,能成为巨大的数量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董仲舒传》:“聚少成多,积小致巨。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九十:“为小恶者,如积小以成大;从微至着,为一恶以至于万恶,一一而皆有祸应。”
积铢累寸
成语解释: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。
成语出处:何刚德《客座偶谈》第四卷:“如有盈余,积铢累寸,今年买半亩,明年买半亩。”
寸积铢累
成语解释:铢:古代重量单位;二十铢为一两。
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。成语出处:宋・李纲《与右丞相条具事宜札子》:“寸积铢累,以及此数,若不妄散,以陈易新,可以常为洪州之根本。”
积水成渊
成语解释:比喻积小成大。
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。”
积劳成病
成语解释:因长期工作,劳累过度而生了病。同“积劳成疾”。
成语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九回:“公孙归生积劳成病,卧不能起,城中食尽,饿死者居半,守者疲困,不能御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