兽的成语(共55个)
洪水猛兽
成语解释:洪水:能造成灾害的大水;猛兽:残酷食人畜的凶猛野兽。
比喻极大的灾害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,周公兼夷狄、驱猛兽而百姓宁。”
珍禽异兽
成语解释:珍:珍贵的;禽:鸟的总称。
指贵重奇异的动物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旅獒》:“犬马非其土性不畜,珍禽异常,不异于国。”
人面兽心
成语解释:空有人的外貌;品德却像兽类。形容品德极坏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匈奴传赞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
衣冠禽兽
成语解释:穿衣服戴帽子的畜牲(衣:穿衣;冠:戴帽)。
指品德败坏;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。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:“不但衣冠中禽兽,乃禽兽中豺狼也。”
毒蛇猛兽
成语解释: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。比喻贪暴者。
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民权主义》第一讲:“在人同兽争的时代,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,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。”
狼子兽心
成语解释: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,有如野兽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虞预传》:“然狼子兽心,轻薄易动。”
如鸟兽散
成语解释:像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。形容溃败逃散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李陵传》:“今无兵复战,天明坐受缚矣!各鸟兽散,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。”
鸟兽散
成语解释: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(多形容敌人溃逃)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李陵传》:“今无兵复战,天明坐受缚矣;各鸟兽散,犹有得脱报天子者。”
兽聚鸟散
成语解释:比喻聚散无常。也比喻乌合之众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无匈奴之性,兽聚而鸟散,从之如搏影。”
鸟声兽心
成语解释:比喻言辞动听而心怀阴毒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刘陶传》:“四方私言,云角等窃入京师,战视朝政,鸟声兽心,私共鸣呼。”
鸟伏兽穷
成语解释:如飞鸟栖伏,野兽奔走无路。形容势竭力穷,处境困难。
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元帝纪》:“贼景鸟伏兽穷,频击频挫,奸竭诈尽,深沟自固。”
困兽犹斗
成语解释:困兽:被围困的野兽;犹:还、仍;斗:搏斗。
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。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“得臣犹在,忧未歇也。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!”
飞禽走兽
成语解释:禽:鸟;兽:野兽。
飞翔的禽鸟,奔跑的野兽。泛指鸟类和兽类。成语出处:汉・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飞禽走兽,因木生姿。”
禽兽不如
成语解释:连禽兽不如。形容人格低下,品行极坏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阮籍传》:“杀父,禽兽之类也。杀母,禽兽之不若。”
百兽率舞
成语解释:各种野兽,相率起舞。旧指帝王修德,时代清平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舜典》:“於!予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