兽的成语(共55个)
不入兽穴,安得兽子
成语解释:不进野兽窝,怎能捉到小野兽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。
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李远传》:“古人有言:‘不入兽穴,安得兽子。’若以奇兵出其不意,事或可济。”
不入兽穴,不得兽子
成语解释:不进野兽窝,不能捉到小野兽。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。
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韦佑传》:“古人称不入兽穴,不得兽子。安危之事未可预量。”
率兽食人
成语解释:率:带领。
带着野兽来吃人。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
作困兽斗
成语解释:虽受困顿,也要奋力相拼,抗争不休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宣公十二年》:“得臣犹在,忧未歇也。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!”
禽奔兽遁
成语解释:遁:逃跑。
鸟兽奔逐逃避。比喻人奔波追逐。成语出处:宋・苏洵《审势》:“及其后世失德,而诸侯禽奔兽遁,各固其国,以相侵扰。”
五脊六兽
成语解释: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,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。”
凤仪兽舞
成语解释:《书·益稷》:“《箫韶》九成,凤皇来仪……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。
”后用“凤仪兽舞”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,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。成语出处:《书・益稷》:“《箫韶》九成,凤皇来仪……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。”
鸟兽行
成语解释:像飞禽走兽一样的行为。比喻乱伦。
成语出处:《周礼・夏官・大司马》:“外内乱,鸟兽行,则灭之。”
猩猩能言,不离禽兽
成语解释:猩猩能说话,却仍是禽兽之性。比喻一个人光会说话,还不算是个人。用来讥骂人只会花言巧语,本性却像禽兽一样。
成语出处:礼记曲礼上:“鹦鹉能言,不离飞鸟;猩猩能言,不离禽兽。今人而无礼,虽能言,亦禽兽之心乎?”
豕交兽畜
成语解释:比喻待人没有礼貌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食而弗爱,豕交之也;爱而不敬,兽畜之也。”
珍禽奇兽
成语解释:珍:贵重的;奇:特殊的。
珍奇的飞禽,罕见的走兽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旅獒》:“犬马非其土性不畜,珍禽奇兽不育于国。”
鸟惊兽骇
成语解释:形容成群的人象受尽的鸟兽一样逃散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谯周传》:当秦罢候置守之后,民疲秦役,天下土崩;或岁改主,或月易公,鸟惊兽骇,莫知所从,于是豪强并争,虎裂狼分,疾搏者获多,迟后者见吞。
兽困则噬
成语解释:兽陷困境要咬人。比喻人陷于绝境要竭力反抗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谢晦传》:“然归死难图,兽困则噬,是以爰整其旅,用为过防。”